陈国良

陈国良,19343月出生,江苏宜兴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知名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ASM Fellow1951年考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先到清华大学学习,1953年到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学习,1955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1979198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学者,19891990年在田纳西大学和德国马普所任高级访问学者。历任高温合金教研室副主任和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曾任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高温合金学会副主任。曾多次组织国内和国际会议,任主席及做特邀报告。现任著名INTERMETALLICS杂志中国地区主编,曾任美国金属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委员会委员等职。

1960年陈国良负责创建高温合金专业,共输送高温合金本科生及进修教师480名,解决了当时国家急需的高温合金高级技术人才。1983~1993年任材料系主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推动和组织高技术新金属材料研究,积极有效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骨干力量,1987年国家教委金属材料专业博士点评估中,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被评为全国之首,同时被评为科技部和教育部的全国科研先进集体,全国重点学科。20世纪90年代初,负责组建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和国家教委、国家的多次评估。目前该实验室所在研究领域的工作水平已与国际同步,有些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高水平的新金属材料国家级研究基地。

陈国良在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新型结构材料、块体金属玻璃材料,高温部件寿命估算等先进金属材料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一、合金领域

20世纪60年代解决了我国主要歼敌机发动机的涡轮盘材料故障,研究解决了各项关键问题,生产出技术上有特色的高质量轮盘和环件,成功大量使用。1981年起负责试制中国炼油工业烟气能量回收装置烟气轮机的关键高温部件,研制了铁基和镍基两代烟气轮机转子大型涡轮盘、叶片等高温部件系列,并成功长期使用,为中国能量回收装置的生产和使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重大贡献。他在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含镁镍基高温合金系列中,特别是发现镁晶界偏析的强韧化作用及机制,做出重要贡献。他的解决铁基合金长期服役出现的晶界脆性及其解决途径的论文,获得1980年第四届国际高温合金会议选举为唯一最佳论文奖,为我国高温合金领域的发展和成就在国际上产生显著影响。他建立了自主创新的疲劳蠕变交互作用图和部件寿命估算新方法,并成功推广到工业应用。近年来,他又应用于火电核电材料寿命评估和老化管理上,取得新的发展。

二、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在国际上开辟了高铌含量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研究,发现了铌提高钛铝合金抗氧化性及高铌合金相关系,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国际会议主席认为是发展高性能钛铝合金的“首例”,是TiAl合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高温高强TiAl合金在国际上的研究发展。由于美国2008年已宣布TiAl叶片在波音787特大飞机发动机上投产使用,消除了对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在航空应用的不确定感。高铌TiAl合金已被列入我国下一代发动机关键材料,2008年科工委为此批准投资北科大建设TiAl合金基础研究基地,宝钢也投资2亿元建设工程化所必需的等离子冷坩埚熔炼和加工装备。这方面的原始贡献包括:①确定了高Nb含量TiAl合金系的相关系,发现了NbTiAl中的连续有序化现象及新的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相γ1,实验确定了含新相的三元相图;②发现了Nb能显著提高TiAl的抗氧化性;③提出了Nb固溶强化机制,和降低层错能及孪晶变形及其交截的韧化机制。另外,在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环境脆性的研究和提高Fe3AlFe3Si基合金的室温塑性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近期应用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有序化和室温塑性关系,发明了逐步增塑法专利技术,成功解决了003毫米冷轧65高硅硅钢片薄板生产问题。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用现有大生产流程得到003毫米冷轧薄板的技术。该薄板已做中高频变压器考验,可与超微晶做的变压器性能相媲美,现已转让大钢厂使之产业化。

三、金属玻璃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普通铸造块体金属玻璃的研究并取得突破进展,还组织了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会议,任会议主席和做多次邀请报告。近3年在材料领域知名杂志,如APLActa Mater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他发展了评价非晶形成能力的化学短程序热力学计算方法,他有关块体金属玻璃原子结构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广泛注意和认同。一位学生得到非晶研究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陈国良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四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奖有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专利24项。出版了《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物理金属学基础》,《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高温合金学》,《金属材料学》,《块体非晶合金》等10种著作和译著,学术论文480余篇。他还多次被评为各级科研先进个人,得到高温合金杰出贡献奖和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就金牛奖。他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45人,硕士研究生20多人。他严格和精心培养学生,许多学生已承担国家重要职务。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