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厚
高雄厚,石油炼制催化剂专家。1963年4月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1988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10月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10月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雄厚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及工艺的研发工作。历任课题组长、主任工程师、研究所所长、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和生产世界一流水平的催化剂产品,是高雄厚同志执著的追求。近20年来,他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作风、创新的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扎根西部,一直奋战在我国石化工业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围绕国家及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清洁燃料生产、重质原油转化、催化裂化增产丙烯催化剂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他先后承担并主持了国家“973”和“十一五”科技重点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0余项,同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5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9项(授权14项)。所开发的4大系列17个牌号催化裂化(FCC)催化剂新产品已累计生产近2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获奖人),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曾获得甘肃省科技功臣奖(2007年)、中国石油杰出科技工作者(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甘肃省“十五”期间十大杰出科技人才(2005年)等荣誉。高雄厚目前还兼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客座教授等学术团体职务。其主要科技成就与贡献如下。
一、国内外率先提出并应用了“减少汽油烯烃生成的反应模式”理论
1999年为减少环境污染,国家颁布了新的汽油质量标准(GB/T-17930),严格限制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国内绝大部分炼油企业面临着汽油烯烃含量超标而不能出厂的困境。高雄厚临危受命,承担起了炼厂急需的降烯烃催化剂的开发任务。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对催化裂化反应烯烃生成环境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具有很高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减少烯烃生成的反应模式”理论,并以该理论为基础,开发出了从源头上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创新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烯烃先生成后转化的固有反应模式。相继成功开发的LBO-12、LBO-16和LBO-A降烯烃系列催化剂、助剂,填补了中国石油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以低成本的方式顺利解决了我国汽油质量升级换代的难题,加快了我国车用汽油质量与国际燃油标准接轨的步伐,止住了国外同类型催化剂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的脚步,国内市场占有率曾达到60%以上,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炼油企业的技术水平。该项目获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开发并应用了国内独有的原位晶化合成催化剂技术
随着原油质量劣质化程度加剧,重金属含量明显提高,严重影响了催化剂的性能和炼厂效益。针对此问题,高雄厚带领他的团队以高岭土原位晶化工艺为基础,在该研究领域形成了12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成功开发出了原位晶化型FCC催化剂制备及工程化成套技术,在兰州建成了万吨级工业生产装置,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生产原位晶化型FCC催化剂的国家。所开发的LB系列原位晶化催化剂具有孔结构发达、水热稳定性好、抗重金属污染和重油转化能力强等特点,产品性能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原位晶化系列催化剂先后在国内外56套催化裂化装置上成功进行了大规模应用。为提高我国石油资源利用率,增加炼化企业经济效益作出了重要贡献。该项目获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成功开发了多项催化裂化催化剂增产丙烯技术
根据国内石化企业炼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催化裂化装置对于增产丙烯有着迫切需求。通过择形分子筛合成粒径控制、改性元素高效定向迁移等创新技术的突破以及中大孔结构功能材料、硅溶胶载体等催化新材料的应用成功开发出了LCC系列增产丙烯FCC催化剂。系列产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可以实现增产丙烯0.5~15个百分点。其中最新开发的增产丙烯催化剂配合工艺,装置丙烯产率超过了20%,其增产丙烯能力处于同类催化剂的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曾入选中国石油2005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两次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高雄厚不仅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上矢志不移,辛苦耕耘,而且乐于在人才培养上花费大力气。工作之余,他投入大量精力、提供良好条件,坚持定期参加团队组织的各类技术讲座、学术交流帮助团队中年轻同志尽快成长。通过努力,其团队已成为我国在石油资源高效利用、清洁汽油生产,炼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基于以上,该团队获得了中国石油基层单位建设的最高荣誉——“百面红旗单位”的称号。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