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承造
贾承造,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学家,1948年3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获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2000年,一直从事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科研工作。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EXXON石油公司做访问学者。2003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总地质师、副指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任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技术总师,国家“973”项目咨询组成员、能源专家组组长。
贾承造院士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与盆地构造理论研究,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长期投身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与地质科研,成功地对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与其他领导共同组织发现和探明了我国最大的优质天然气田——克拉2气田,为“西气东输”工程和塔里木气区建立奠定了资源基础,做出重大贡献。
贾承造从1987年至2000年,长期投身我国西部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与地质科研,担任油田技术负责人,同时为“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和“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的主要负责人。他与其研究集体成功地对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进行长期多学科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建立和总结了库车煤成烃盆地前陆冲断带超高压大气田形成地质理论,提出塔里木油气并举、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并举的勘探方针,有力地指导了油气勘探。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与其他领导共同组织、决策,发现和探明了我国最大的优质气田——克拉2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840亿立分米,为“西气东输”工程和塔里木气区建立奠定了资源基础,为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和西部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2.贾承造及其研究集体密切结合油气勘探,对塔里木盆地内部构造地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查明了盆地内部结构和盆地类型,揭示了塔里木板块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和板块演化史,填补了我国西部盆地构造研究的一项空白,奠定了塔里木盆地内部构造地质研究的基础。
(1)查明了塔里木盆地内部结构和盆地类型
利用人工反射地震、钻井和地面露头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作了系统回剥与盆地分析,查明了盆地内部结构;准确地恢复了从震旦至第三纪各时期盆地原型和沉降隆升历史。进而确定盆地类型是由古生界克拉通盆地和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叠合复合盆地,为进一步深刻认识盆地石油地质规律奠定了基础。
首次在塔里木进行海相克拉通盆地古隆起构造特征及其控油作用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古隆起构造分类,将盆地古隆起划分为稳定、残余、活动三类。并系统总结了三类古隆起的油气富集规律。
对库车和塔西南前陆冲断带构造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库车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是断层相关褶皱与盐构造伴生的特殊挤压构造类型,建立了一种新的冲断推覆构造模型,创造性地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盐构造分析方法解决了库车前陆冲断带构造解析问题。证明克拉2气田构造是盐底辟、断层转折褶皱和突发构造的组合,为克拉2气田发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2)揭示了塔里木板块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和板块演化史
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剖面结合重磁分析,首次揭示塔里木盆地岩石圈性质和动力学特征,确认塔里木盆地基底具有大陆地壳性质,岩石圈呈现为多层挤压同步变形的刚性特征,证明塔里木板块是一个独立的古老大陆板块,结束了多年塔里木基底性质的争论。
利用古地磁、大地构造相分析等多种方法查明了塔里木板块的边界和构造演化史。系统研究了塔里木板块碰撞拼贴后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总结了喜山运动晚期印度板块碰撞造成的远距离效应和再生前陆盆地活动特征。
3.贾承造对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提出了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分布地质规律,总结和建立了库车煤成烃盆地前陆冲断带超高压大气田形成的地质理论。这一成果奠定了塔里木油气富集规律认识的基础,指导了油气勘探和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
他提出了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分布地质规律,指出塔里木油气多油源、多期成藏,分布在四个储盖组合和7个油气系统,并进一步总结了叠合复合含油气盆地的典型油气成藏规律。
总结和建立了库车煤成烃盆地前陆冲断带超高压大气田形成的地质理论,提出中生界煤系有巨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突破了国外前人“超高压条件下不能形成大气田”的结论。他在1998年提出在库车前陆盆地发现万亿方大气区的前景和论据,现在已基本实现。
4.贾承造等在对我国中西部和中亚地区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他提出特提斯构造带北缘盆地群的概念,指出该盆地群从中亚卡拉库姆盆地向东到塔里木、柴达木盆地,是一个统一的大气区,并详细研究了特提斯北缘盆地群的构造与石油地质条件。指出我国西部中新生界盆地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构造背景,证实和发展了戴金星院士提出的“中亚气聚集域”观点。
他提出我国中西部塔里木、准噶尔、四川、鄂尔多斯等主要盆地是以发育前陆冲断带和叠合复合含油气系统为特征的小型克拉通盆地,这些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从而对Bally教授提出的“中国型盆地”性质不清的难题,给出了明确的解答。
5.20世纪80年代初贾承造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大陆造山带东秦岭构造分析,提出一个新的华北板块南部和扬子板块北部两个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形成东秦岭的模式。
他提出:①特提斯型造山带构造在时间上分为碰撞前、碰撞期和碰撞后构造,在空间上可根据缝合线构造划分出两个板块陆缘体系;②大陆板块的碰撞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可分为短暂强烈的初始碰撞和随后的长期拼贴缝合过程,后者包括走滑、推覆、残余盆地的沉积闭合、花岗岩活动等。
6.建立了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石油地质新理论,推动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大规模勘探和重大发现,实现了从构造油气藏勘探向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战略转移。
他提出了“构造-层序成藏组合”区带概念与14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二级构造带勘探思想;揭示了四类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建立了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地质模式,形成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两项核心勘探配套技术,在中国石油各大油田得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推广应用。
贾承造院士热爱祖国石油地质事业,长期工作在科研和勘探第一线,科研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野外地质实践。他尊重前辈,学风严谨,深受同行好评。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19篇(SCI收录28篇,EI收录40篇,SCI引用358次),出版专著19部(第一作者1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1995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评为陆上石油工业特等劳动模范和杰出科技工作者。1998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铁人成就奖银奖。2000年荣获第九届孙越崎能源大奖。2001年获国家四部委“九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2002年被中组部和人事部评为全国5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之一。截至2008年底,贾承造院士已培养24名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其中7人在读)。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