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
侯建,1964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5年8月至今,在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科技处副处长、副总工程师。是中国航空学会高级会员、飞行器操纵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测试与试验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仿真协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高级会员,总装备部维修工程技术专业组成员、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侯建同志长期从事飞机及机载设备测试与诊断研究,担任我国多个型号飞机的综合测试系统研制总体负责人,提出飞机测试系统一体化设计的思想,解决了综合诊断、系统容错、通用化测试平台等多项关键技术,主持制订了一系列有关航空测试的国家军用标准,组织研制了数十种先进测试诊断设备,其成果在国内飞机检测中广泛应用,主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值10多亿元。他所做的工作,对我国航空测试技术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带动了我国相关技术、产品和设计研制水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航空装备测试保障能力的提高,使我国相关装备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一、主持我国先进航空装备自动测试系统的工程研究
针对我国航空装备测试手段落后的状况,作为工程总设计师,主持某型飞机全套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研制成功一整套新一代飞机检测装备,首次提出了以三种基本测试平台为中心派生设计飞机全系统检测设备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飞机检测设备研制,实现了飞机检测设备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大大简化了飞机测试系统的设计;通过体系结构优化、测试资源管理自动化,实现了自动检测设备可容错、可重构和可无缝升级,技术上保证了航空测试设备系统具有平滑的持续保障能力,延长了使用期限,减少了寿命周期成本;主持研制成功73种新型检测设备,使飞机检测设备实现了综合化、自动化、小型化和标准化,与国外引进设备相比,数量、体积减小一半,检测效率提高一倍,各项性能全面优于引进设备,实现了技术跨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工程研制的装备已在国内研制、生产、试验、修理和使用单位全面推广应用,研制的设备获得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奖励18项。系统工程获得 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二、主持航空自动测试设备论证与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担任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飞机的综合测试设备专家组组长、“四性”组组长,主持了多个新型号飞机综合自动测试设备的方案论证、试验评估。提出了第一个关于综合自动检测设备的研制方案要求,他主持我国研制的最新型飞机的综合自动测试系统论证、方案设计、试验验证等研究工作,比传统方法减少设备100多套,故障诊断准确度提高30%,使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第三代战机的检测保障设备水平实现了与飞机同步发展,对提高飞机的机动作战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基于故障注入仿真的ATE验证方法,主持研制了故障注入验证设备,结合仿真与实物试验,用较少的样本量和试验时间,解决了ATE故障覆盖率验证的难题。在某型飞机论证中,他进一步提出了在一个通用测试平台上实现全部机载电子设备测试的方案,并提出了关键的通用测试接口标准和系统核心软件的设计。这些工作推动了综合自动测试技术在我国第三代飞机上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保障能力。
三、主持了我国第一套航空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标准研究
主持《航空检测设备“三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研究》,是我国第一次全面开展航空测试装备的技术基础研究。通过对通用航空测试系统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航空检测设备标准化的体系架构,主持了《航空自动测试系统通用要求》、《航空自动测试系统测试程序集通用规范》、《航空自动测试设备测试适配接口通用要求》、《航空装备检测设备校准和测试要求》、《测试需求文档编制要求》等12项系列国家军用标准的编制,为我国航空测试设备研制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的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开展航空测试系统通用化研究
针对制约航空测试系统通用化的关键——系统软件瓶颈开展研究,组织开发了具有自主开发的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平台,研究实现了虚拟资源动态分配、面向信号的测试程序开发、测试平台分层隔离等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测试设备可升级性、测试程序可移植性和测试执行可容错性等领域难题,完全替代了引进的软件,已广泛推广应用。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