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静康,女,化学工程/工业结晶专家,1938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1965年天津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毕业。1965年11月至1972年7月任贵阳市贵州工学院化工系助教,1972年8月至1980年1月任天津纺织工学院化纤专业助教、讲师,1980年2月至今先后任天津大学化工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应邀赴英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进行结晶过程系统工程方面合作研究。1995年应邀赴美国IOWA州立大学做客座教授,进行结晶机理的合作研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暨医药结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绿色精制工程中心主任。Frontier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杂志主编,教育部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化工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过程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学部常委,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侨联副主席,天津市科协主席。
具体的理论与技术创新贡献如下。
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工业结晶科学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致力于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她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科委“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与国家医药管理局“医药结晶工程研究中心”。培养了一支精干的高层次年轻化工业结晶研发团队,她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有关化工、医药与材料领域的工业结晶技术的“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她带领她的团队由理论研究创新直到产业化技术开发成功,全部实现了成果的产业转化,均一次工业化成功,取得了较突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我国新型结晶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系统发展了现代化学工程/ 工业结晶理论与技术她率先提出了工业结晶系统工程集成理论与设计新方法;发明了熔融液膜结晶新技术,提出了精馏结晶及反应结晶等耦合结晶新技术;发明了粒子过程晶体产品分子组装及形态优化等绿色过程集成技术;其成果持续产业转化成功的实践证明了发明成果的可靠性与先进性。
在连续与间歇工业结晶过程分析与工程开发、结晶器开发与优化方面,率先解决了工业界提出的确保晶体质量如纯度、控制晶型与晶体粒度分布以及工业结晶器的工程放大难题。率先系统发展了现代工业结晶的理论与技术。在自行测定了大量实用物系的结晶热力学与动力学以及流体力学数据库的基础上,针对各种主要的结晶过程,领先建立了不同类型工业结晶过程稳态与动态模型,发展了新型工业结晶器模拟放大的流体力学准则与计算机辅助过程控制多变参数的新策略。确立了新型结晶过程及结晶装置十万倍放大及其过程设计的方法学,实现了过程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调控。
三、在交叉学科工业领域,领先实现了工业结晶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效,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应用上述专利技术与理论成果,出色完成有关化工、材料及医药的国家“六五”至“十五”重点科技攻关等项目及其成果产业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熔融结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
1988年提前完成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用结晶法分离高纯对二氯苯”及其产业化。所发明的熔融液膜结晶器专利技术相当于国际新一代结晶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用于天津化工厂高纯对二氯苯生产(3000吨/年规模),一次工业化成功,生产出高纯产品(纯度>99.9%),技术指标领先,设备投资只是引进技术的十分之一。延伸用于其他复杂有机物系及天然物系的分离和高纯物质提取。获1996年国家科技发明奖三等奖(第一名)。
2.溶液结晶技术与过程集成
1993年提前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霉素结晶新工艺与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开发”,提出的新型精馏结晶专利技术应用于青霉素生产,不但提高产品质量,而且提高收率5%,降低溶媒消耗30%,提高结晶器容时生产能力70%,每吨青霉素产品净增效益1.1万元。该结晶技术在全国青霉素工业推广面已达90%以上。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目前我国青霉素已占据60%国际市场。
3.反应结晶集成技术与模拟放大
所开发的新型反应结晶技术及最佳操作时间表应用软件,用于所承担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有关半合抗药物及其中间体生产的工业过程,用以控制微晶产品晶型及粒度分布,产品出口创汇取得明显经济效益。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
4.晶体分子组装与形态学指标优化技术
本技术是21世纪国际晶体工程界研发竞争焦点。1996年以所承担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产学研合作任务为核心切入点,系统分析与研究了9类12种功能粒子产品的“晶体分子组装与形态学指标优化技术”,并总结了其共性规律,完成了由分子层次研究直至产业化集成创新的多尺度研发目标。分别在十个大型工厂实现了成果产业转化,均达到并部分超过了国际一流水平。该研发成果的直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如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塞米松磷酸钠系列产品,已进入欧美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据了50%的世界市场份额,占据60%国内市场等。该研发成果属于共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2008年获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名)。
她带领团队不但出色完成了国家有关工业结晶的“七五”、“八五”及“九五”、“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产业化工程项目,科技成果连续三次被指定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而且完成了多项省部级攻关产学研合作项目,皆成功完成了成果的产业转化,为大型化工、医药材料等企业设计建成了60余条具有领先水平的新型工业结晶生产线。完成工业结晶研究与开发项目百余项,为我国不同领域的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专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业绩突出
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她持之以恒地努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她持续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化工前沿课程。她主编了国家“九五”及“十五”教育部统编教材:“化工设计”及“化工过程设计”200余万字,多次发行。200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一等奖。已培养出硕、博士生64名,其中博士33 名。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已发表文章260余篇,撰写了5部专著与教科书。她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但结合她承担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培养研究生;而且结合她的广泛的国际合作项目,建立了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模式,目前她与美国Michigan大学药学院Yang教授合作研究“生物大分子药物晶体工程学”;与美国Pennsylvania 州立大学工程科学系Judith Todd教授合作研究“纳米级光电功能晶体反应结晶及形态调控方法学”;还分别与美国MIT化工系Daniel I.C.Wang 院士和Bernhardt L.Trout教授合作研究“蛋白质纳米晶”及“制药工程学”;而且皆应用了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模式。
她为了促进全国工业结晶界科技人员水平的持续提高,不但在不同省市举办“工业结晶技术讲座与培训班”;还组织与主持了“工业结晶学术会议”,“医药结晶技术研讨会”,“国际工业结晶会议”,“绿色化学化工国际论坛”及“282次香山科学会议”等,主编会议论文集5部。由于王静康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被邀请为2002年世界第十五届工业结晶会议科学委员会成员并主持大会。目前她的技术已走出国门,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五、获奖情况
王静康教授是我国致力于化学工程/工业结晶科学与技术创新研发到其成果产业转化的创建人之一。作为第一获奖人,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三等奖1项及省部级奖11项。还曾荣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获中国侨联科技进步带头人,国家第一批“巾帼发明家”等荣誉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