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生

       陈润生,1941年6月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会员;国际数据库组织(CODATA)生物大分子专业组委员。国际纯粹及应用物理学会(IUPAP)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纯粹及应用物理学会(IUPAP)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1992~1996);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毕业后至今一直在生物物理所从事研究工作。1985~1987年获洪堡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在德国纽伦堡大学从事生物大分子电子结构研究。此后不断地在香港科技大学、中文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德国纽伦堡大学、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哈佛大学等从事合作研究。1996年10月在日本筑波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大会上应邀发表题为“从DNA序列数据到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小谷正雄”纪念演讲,同时获得“小谷正雄”奖。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润生院士长期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细菌完整基因组的组装、基因标识等分析工作,同时建立了DNA序列的统计分析、分维分析、神经网络、复杂性、局域简并度、密码学等多种方法,其中密码学方法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参加了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信息分析工作。 

      通过改进RNA组学技术和建立非编码基因预测方法,在线虫上发现了161个新的非编码基因,确定了两个非编码基因家族,发现了四个特异的非编码基因启动子,这些结果显示非编码基因与编码基因一样各自有一套独立的转录调控系统。论文2006年1月6日发表后,美国科协(AAAS)所属的科学评述杂志EurekAlert在1月9日发表了长文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完成了线虫全基因组非编码转录图谱;建立了NcRNA数据库—NONCODE,文章发表后2005年1月21号Science杂志介绍了该工作。 

      在生物网络的研究中,首次将图论中谱分析用于确定酵母复杂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拓扑结构,新发现了5个团,它们预示着迄今尚未发现的新功能。新方法还为76个酵母未知基因赋予了功能。重要的评述性杂志ANNU REV BIOCHEM、NAT REV MOL CELL BIO、NNU REV BIOPH BIOM等都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评述;设计了一套新算法来呈现转录调控网络中转录因子对各种基本的调控模式的倾向性,发现局部调控模式的倾向性谱是一个全新的,可用来揭示生物网络在全局拓扑和局部拓扑之间更深层次结构和组织的工具;同时,基于microRNA可以调控非编码基因表达的设想及进一步的实验验证,首次构建了只有非编码基因参与的调控网络。为实现我们提出的双色网络概念,确立了坚实的基础。该文发表在Trends in Genetics 24323~327 2008;还提出了分析多个物种代谢Pathway拓扑结构的算法,发现这种结构中也包含着多种物种发生和相关表型的信息。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