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耀庭
俞耀庭,江苏省南京人,1932年3月28日出生于天津。195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55~1959年在杨石先导师指导下继续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历任化学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80~1982年公派到加拿大,在麦吉尔大学人工细胞和人工器官研究中心张明瑞教授指导下进行生物医用材料和多酶体系微囊化的研究。1984年担任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首届所长,领导该所至1996年。1991年任教育部第二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之后创办了教育部“活性材料重点实验室”并担任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担任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一、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取得重要成果
俞耀庭所领导的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子材料。自1979年在国内率先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即血液净化吸附材料和临床应用研究。针对医学领域中存在的疑难自身免疫性疾病,用具有吸附和交换性能的树脂材料,将患者体内(血中)致病毒物进行清除,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在理论上,研究吸附材料上配基与患者体内致病毒物分子之间的识别作用。他发现分子之间电荷的相互作用,对清除毒物分子起到了关键作用。分子之间抗原与抗体的亲和识别作用,是材料对毒物分子的选择起到重要影响。中性分子之间的疏水作用力较弱,清除效率较低,但对血液和电解质的破坏和紊乱较小,适合全血灌流。他根据这些理念和发现,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制成了十余种性能优良的血液净化材料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重症肌无力、药物(包括农药)急性中毒、重症黄疸性肝炎及内毒素血症等。其中已有四种材料获得临床应用,该技术已转让给丽珠医用材料等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进行了规模生产。大约有8万名患者获得治疗,解除了他们的病痛,挽救了病危者的生命。
二、开展疑难疾病研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首次成功制成固定化DNA碳化树脂免疫吸附材料;用全血灌流治疗红斑狼疮。该方法可将中晚期患者体内致病抗体清除50%~70%,特异选择性高达85%;使病症消除,复发率较低,安全可靠,受到病人好评和欢迎。在第11届国际人工器官会议上报告后受到美、德等国家专家的称赞,认为该技术具有全血灌流特色,性能优异,值得发达国家学习和应用。该项成果已获美、德、国际和中国专利;获SFDA证书,广泛用于全国医院,为治疗红斑狼疮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与上述产品相似的碳化树脂固定化单链DNA,可有效清除类风湿患者血液中致病抗体IgG等。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解除了患者病痛。
在治疗黄疸性肝炎时,发现中性和离子型树脂吸附剂的孔径必须大于160才能高效率地清除大分子胆红素复合物,已制成大孔径树脂用于临床。经过对多种材料的研究,发现大比表面(大于1000 M2/g)的树脂可选择性地清除多种有毒药物包括剧毒农药等;在国内100多家医院用于治疗急性中毒患者,挽救了上万名病危者的生命。通过系统的研究,率先制成一系列以天然聚合物为载体,各种不同氨基酸为配体的血液净化材料,例如纤维素固定化赖氨酸治疗内毒素血症,色氨酸为配基的治疗重症肌无力以及苯丙氨酸为配体,用于清除类风湿病人体内致病抗体IgG等。
除了用吸附材料进行血液净化,他还研究了在微囊中,用多酶体系通过酶催化,将肾病患者体内过量的尿素毒物,转化成人体可利用的氨基酸,达到变废为宝。近年在科研前沿开展了在微囊中用基因工程菌(含脲酶基因的菌),将尿素转化为大肠肝菌可利用的氮源。这种微囊剂可制成口服药物,高效率的从肾病患者体内将尿素清除掉,开辟了用基因工程菌进行血液净化的新颖研究方向。
三、开展国际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
俞耀庭长期以来与欧、美、日等国进行技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在生物技术方面进行了两期共10年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他获得加拿大CIDA机构资助150万加元,在加拿大为南开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博士生和进修教师,购进了先进教科书和部分仪器。促成两期6年“三对三”校际(清华、北大、南开与加拿大UBC,多伦多和麦吉尔大学)的科研合作,在生物技术方面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另外他成功地使南开大学成为国际人工器官大学(INFA)成员校(国际上共12所);在12所国际著名大学中进行人才培训和科研合作。他本人参加了数十次国际大型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会议,多次担任分会主席,宣读邀请报告。1997年担任第14届国际酶工程大会主席,受到美国基金会的赞扬和奖励。与兄弟单位创办了亚洲生物材料及远东酶工程国际会议,每两年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提高了我国科研水平。他是多个国际和国内学会的委员,常务理事和副主席,同时是三个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副主编和编委。2000年首批荣获国际生物材料与工程学会的Fellow称号。长期以来俞耀庭承担和完成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以及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约40项研究任务。发表了240篇论文,大部分为SCI和EI录用。主编和参编20余部著作,获国家、省市级奖励12项;拥有美国、德国、国际和中国授权专利6项。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约100名。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