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奉建,196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胶南县,1984年毕业于山东纺织工学院,1997年获中国纺织大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研发中心主任,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兼任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青岛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逄奉建长期致力于粘胶纤维工艺及装备、高性能纤维等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火炬计划等科研项目六项;首创了在35立方黄化机上应用干法黄化工艺、粘胶纤维与棉浆粕生产废水综合处理技术等10余项新技术,研制了与先进二次浸渍工艺配套装备、新型湿法纺丝机等新装备,开发了阻燃纤维、高湿模量纤维、新型抗菌纤维等新品种,有效解决了制约粘胶纤维发展的关键技术,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分别于2000年、2003年、2006年完成了升级换代,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结束了成套粘胶纤维生产装备依赖进口的历史,提高了本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授权国家专利5项,实审生效2项;在国际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桑麻纺织科技一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被评为山东省青年企业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企业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该项目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于一体,首创及研发了11项新技术、12种新型装备,研制成功的生产线达到单线产能世界第一,分别比国内老线和国外先进生产线提高35000吨和15000吨。并用研发的节能降耗新技术使能源资源消耗成为最低,吨纤维水耗比国内老线降低204吨,电、汽等消耗分别比引进线降低17.8%和10.9%,烧碱、硫酸等消耗分别降低20%左右。同时独创的废水综合处理技术,使废水综合处理效果为全行业最好,CODcr和BOD5分别下降40%、48%。该项目自动化控制水平最高,单位产量用工由国内平均660人下降到115人,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最早实现了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的柔性化生产,可生产系列功能化产品,适应木浆、棉浆、竹浆等不同原料。经业内专家鉴定,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顶替进口,已在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形成产能51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45%。与引进线相比,不仅节约投资80亿元,而且使已推广企业的能源资源消耗、污染大幅度减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主持2005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保健性粘胶纤维开发及产业化
康特丝纤维的研究开发,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新产品鉴定,填补国际空白,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甲壳素(chitin)是一种天然高聚物,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线性高分子材料,在自然界中生产合成量在1000亿吨/年以上,是一种天然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资源。由甲壳素制成的纤维不但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而且有优良的生物活性。
甲壳素—纤维素共混保健纤维是采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天然抗菌改性纤维,它在保持粘胶纤维优良服用性能的基础上赋予纤维抗菌、防臭等保健功能,是一种集粘胶纤维和甲克素纤维的优点于一身的新型粘胶纤维,是内衣、床上用品、婴儿用品和医用领域的良好选择。山东海龙自2002年起开始连续小批量生产康特丝,是目前唯一可以批量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
三、参与主持国家“863”项目“阻燃抗熔融纤维新材料及纺织品的研制开发”并实现产业化
目前世界上已实现产业化生产的阻燃粘胶纤维均采用第四代阻燃技术。该项目开发了第五代阻燃技术,实现了阻燃技术的升级换代,通过采用无机硅系前驱物,开发了先进的solgel技术,实现了无机高分子与有机高分子的复合与互穿,既保证了纤维强伸度,又实现了无毒、低烟、不熔融滴落,并且对环境不造成任何危害。该项目通过多种技术、装备的研发,不仅实现了产业用和纺织用阻燃纤维的工业化生产,而且完成了系列后续产品的开发,填补了国内外该类产品的空白。该纤维及纺织品阻燃和抗熔融的效果,大大提高化学纤维的应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提高纤维与纺织品的附加值,可以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以及军事等领域。
四、参与主持研发再生纤维素纤维清洁生产技术
目前他主持研发的再生纤维素清洁生产技术主要方向为离子液体溶解技术。离子液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溶剂,以其特有的优良溶解性、强极性、不挥发、不氧化、对水和空气稳定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操作人员健康;熔点范围宽,在聚合和纺丝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温度的控制;凝固剂为水或者由水和离子液体组成,有利于环境保护;溶剂易回收,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