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定蕃

       邱定蕃,有色冶金、化工冶金专家。1941年10月出生于香港,日本侵占香港前夕,随父母回到原籍江西广昌县。父母的教导和影响,造就了他宽容的个性和坚毅的学习、工作态度。1962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化工系,同年进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1989年通过国家教委公派出国留学考试,赴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学习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复杂金属矿物的处理和黄金提取新工艺。回国后继续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进行科研工作。担任过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室主任等职务。1985~2002年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主管全院科研工作。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教授、博导,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副主任及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邱定蕃一直致力于有色金属的提取、分离和回收的研究工作,在重视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应用,研究成功的新工艺和新装备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他在资源综合利用、超细金属粉体材料、有色冶金过程的环境保护方面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此外,他是国内最早倡议、呼吁资源循环和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学者之一,带领研究团队进行了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的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的学术专著,发表了许多资源循环利用的文章,推动循环经济的建立。邱定蕃的科技成就和贡献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电化学冶金方面
  发明了矿浆电解新技术。该技术是在电积过程中金属硫化物被浸出的同时,完成了金属电解沉积,实现了金属的一步提取。传统的金属电积过程阳极反应消耗了大量能量,而阳极反应的产物无法利用,往往还需处理。矿浆电解技术充分利用了阳极反应来浸出矿物,大大降低了过程能耗。在金属提取过程中不产出二氧化硫,是一种清洁的金属提取方法。他提出了与国外学者不同的反应机理,国外学者认为,浸出反应是矿物颗粒与电极碰撞发生电化学反应,必须增大电极面积,因此电解槽结构非常复杂,难以工业化。邱定蕃教授通过大量的实验后提出了浸出是电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的共同贡献,适当增加氧化电位可以强化反应,为此,电解槽结构简化,1997年建成了第一座矿浆电解工厂,金属回收率高,效益显著,该项成果获1998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二、在加压湿法冶金方面
  1989年,他建议在新疆大型铜镍矿采用先进的加压浸出工艺作为金属的精炼流程,当时仅有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这项技术。作为试验项目总负责人主持了上百人的联合攻关,在扩大试验和工业试验期间,他是现场的技术总负责人,带领研究团队,解决了工程化的大量难题,如加压系统材质的腐蚀与磨损,高压釜的密封,各种最佳工艺参的协调配合等,终于在1993年建成了我国笫一座重金属加压精炼厂,指挥工厂很快实现了稳定连续运转,并立即转入正常生产,为企业培奍了大批技术人员和工人。这一成果的工程化,使我国镍精炼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该项成果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我国铜、锌、难处理金矿采用加压冶金工艺奠定了基础,对推动我国有色冶金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之后,他积极推动锌的加压浸出实验室和工业试验,获得成功,并已建成工业生产厂。
       三、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2002年研究成功的“云南元阳复杂金矿资源综合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研究利用选冶联合流程分离处理复杂金矿,金、铜、铅、硫的回收率高,环境保护效果好,属清洁工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处理我国大量的难处理金矿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20世纪80年代研究成功的有机溶剂萃取分离重金属新工艺在中国首次实现了工业化,为弥补当时国内钴的短缺作出了贡献。在处理含镍钴红土矿、低品位锰矿和低品位铜矿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四、在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研究方面
   参与了一些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参与“国家12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研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参加中国工程院重大课题“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东北地区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等。主持了中国工程院“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研究”、“有色稀有金属材料的现状及发展战略”课题。
   邱定蕃先后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笫二完成人),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一项(笫一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笫一完成人)。200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学术论著6部。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名。先后出访过20余个国家从事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并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或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