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志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家。1945年9月生,四川成都人。1968年四川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本科毕业。从事电子技术工作。1978~1981年为四川大学无线电数字信号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1~1983年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回国后在四川大学计算机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计算机学院图象图形研究所所长。现为四川大学“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复杂多维信息处理”首席科学家,四川大学“杰出教授”。 1994~2006年担任三届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并任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教育部“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聘任的“全国空管总体技术专家”,国家民航总局聘任的“中国民航特聘专家”。 他的主要科技贡献如下。 一、在空中交通管制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方面 空管系统旨在保障航空安全,它也是国家空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急需自主的空管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游志胜长期专注空管技术的自主创新,在大范围空中动态的实时获取和融合、多源信息的同步实时压缩和空管仿真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持研制多种空管重大装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在若干方面超过引进系统。在空管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 1CDZS系列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系统 该系统是空管信息的融合处理中心,是空管指挥自动化系统。针对全国范围雷达实时融合的需要,提出了面向航迹关联效率的跟踪门算法和防止航迹分裂的自适应反投影算法,实现了引进系统不能做到的整体监视我国领空的所有飞行目标;提出按时空变化实时动态分配融合加权系数的算法,实现了引进系统不支持的空管雷达和军用雷达的实时融合。探测可能出现的飞行冲突,及时预警和告警。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缩小飞机间隔,加大飞行密度,有效解决高速发展的民航、军航飞行带来的空中资源紧张问题。 系统已在我国民航、军航150个空管单位应用,直接收入4.5亿元,并替换了我军原采用的西方系统。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MDSL多通道数字同步记录仪 为空管专用大型记录设备。能同步压缩记录多达数十路的雷达信息、数百路地—空通话和数十个管制席位所显示的视频景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语躁识别”的压缩技术,在确保高可懂度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无线话音通道压缩比。该设备已在我国军民航推广应用200多套,替代进口,直接推广收入上亿元。在空管安全监察、事故分析和空难事故调查中发挥重大作用。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DRS航管雷达模拟机 属分布交互仿真系统。能够逼真生成飞行动目标及其四维航迹,模拟各种空中紧急情况和态势。用于空管强化训练、紧急预案演练、管制员业务能力考评和执照考核。自主建立了数百个精确数字模型,逼真度超过引进系统。我国民航各大区域、机场空管单位和民航院校已全部使用该设备,为我国实施先进的“雷达管制”,缩小飞行间隔,提高空中资源使用效率作出重要贡献,直接推广效益上亿元。该设备还代表我国参加联合国开发署(UNDB)组织的“南—南合作”项目,为亚太国家训练了高级空管指挥员。成果获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二、在图象图形技术方面 他创建了四川大学图象图形研究所,并担任三届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在图象分析和识别方面,20世纪80年代主持研制完成“微机显微图象处理与分析系统”、“金相自动分析仪”,为我国各大医学院校、科研单位和工厂企业广泛采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研制完成“高速移动车辆号牌自动识别系统”,在北京、上海、深圳、珠海等大城市为交管部门广泛采用,为城市交通旅行时间检测和交通诱导作出重要贡献,获公安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他在国内率先倡导开展合成视觉(Synthetic Vision)的研究,主持研发了国内第一套能自动实现边缘融合无缝拼接的3600环幕视景系统,用于机场塔台指挥训练。率先提出了采用合成视觉技术,改善飞机、车辆、舰船在低能见度下的性能的原理及技术方案,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民航总局的支持,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三、人才培养及其他 20年来,12次被评为各级劳模或优秀教师。198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7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授予“全国空管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近二十年共培养博士生38人,硕士生126人。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为SCI、EI收录5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