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有伦

      熊有伦,机械工程专家。1939年4月20日生于湖北省枣阳市。196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并于1966年在该校完成研究生学业。分配到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机械系任教,历任助教、副教授(1978年)、教授(1986年)。1980~1982年在英国Sheffield大学控制工程系做访问学者,1988~1989年为英国Salford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系访问教授,1996年8~9月系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1999年9~11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兼任“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科学》杂志编委,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荣誉副理事长,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熊有伦教授长期从事机械科学与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在机器人技术、精密测量和数字化制造等方向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等,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目前已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80余篇,出版专著5本。其主要科技成就和贡献如下。
     一、数字化制造
      数字制造是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所涉及的学科从制造信息的形式化表示到处理、数字产品开发、数字制造装备、数字制造技术到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制造模式与管理,包含一系列的数字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熊有伦教授主持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973”课题等,在数字化制造的理论和应用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旋量空间几何推理的层次结构和在不同抽象水平上进行几何推理的方法,提出大规模散乱数据处理(如曲面拼合、分割、特征提取等)和集成建模的有效方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产品数字建模和可制造性分析软件系统,建立了集成快速测量、数字建模及面向制造设计于一体的系统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湖北三六一一机械厂等多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开发能力,新增产值6.45亿多元。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评为2004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重大进展之一。
      二、机器人操作
      在国际上首次设计出具有偏置连杆结构的换刀机械手,具有独创性,换刀动作灵活、准确、可靠,居国际领先水平;建立复合夹持的封闭性、可达性和可接近性理论,在国际著名期刊IEEE Trans ASE,ASME Trans MSE等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出版了该方向我国第一部专著《机器人操作》。提出J函数新概念和基于J函数的碰撞、干涉检验方法,为冗余度和欠自由度机器人设计、分析和轨迹规划提供了统一的准则和方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主持开发了基于微机的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HOLPSS,有效地提高了机器人编程水平,获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三、精密测量理论
       建立了形状误差评定和仲裁的极差极小化理论,提出统一判别准则和代数判别方法,实现了智能仲裁。在直纹面的判定,特征参数估计和复曲面的评定与判别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所著的《精密测量的数学方法》一书和有关论文被国内外广泛引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熊有伦教授治学严谨,学风严谨,求实创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他面向生产实际,注重理论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001年,熊有伦教授获教育部和人事部颁发的“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5年获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目前,熊有伦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21人获工学博士学位,其中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