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梦熊,水文地质学家。1917年10月12日生于南京,1942年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毕业。同年考入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开始从事地质工作,曾在西北地区进行地质矿产调查。1945~1950年,在黄汲清先生领导下,参加1/300万和1/100万中国地质图的编图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投身水文地质事业,组织完成全国水文地质普查,其科技成就与学术贡献,涉及水文地质学的各个领域,是我国水文地质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91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近20年来,在完成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他致力于地下水资源与相关环境问题的研究,并多次出国访问,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包括两项国际水文计划(IHP)的国际合作项目。其中引进地下水系统理论,并加以开发和推广,是陈梦熊教授在水资源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1983~1985年,他参加国际水文计划“地下水系统研究”专题组(IHPprojectA28),担任亚洲典型地区的实例研究,完成论文“华北黄河平原地下水系统”,被采纳为全球6大典型实例之一。1985~1988年,他组织国内专家共同承担另一专题“水资源开发的负效应与管理”(IHPproject11.a),完成其中地下水部分,受到高度评价。 20世纪90年代,他不顾年迈体衰,积极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多次到西北、西南及沿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发表有关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论文多篇;并集中精力完成《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与《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与成就》等专著,这两部专著是他毕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系统总结,前者除对全国地下水资源的区域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综合论述外,重点对西北内陆盆地及黄土高原等严重缺水地区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见解,以及许多建设性意见。 他对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有:①系统分析水文地质学50多年来的演变与发展,提出“传统水文地质学”与“现代水文地质学”的新概念;②根据分支学科的发展,创立水文地质学科的新体系;③对地下水资源提出新的含义与新的分类系统,以及评价水资源的新标准;④通过中外水资源的分析比较,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前景作出新的评估;⑤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干旱区水资源系统与水文系统、河流系统、灌溉系统、生态系统、盆地系统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⑥提出干旱地区荒漠化的演化过程与防治对策;⑦根据黄土高原含水层系统的不同组合,划分四种结构类型,为合理开发地下水指出方向;⑧提出沿海地区的地质环境系统与海平面上升引发的环境效应;⑨应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创立编制地下资源图的新方法。 陈梦熊院士现任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历年来曾荣获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矿部科技成果奖二、三等奖,以及国际岩溶水文地质贡献奖等。由于他在促进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德国地质学会特授予他2005年度“Leopold von Buch Medal”荣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