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惕碚

      李惕碚,湖南省攸县人,1939年6月出生于重庆市。1963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云南高山站长期从事宇宙线观测研究,参加了大型云雾室系统的安装、调试,并利用云雾室进行高山宇宙线成分和高能作用的研究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积极倡议开展宇宙线天体物理和空间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领导建设了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室,开展高空科学气球的研制与发放、空间高能辐射探测系统研制、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和模型研究工作,为我国实测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主持发展了球载硬X射线望远镜系列,于1984年实现了对高能天体硬X射线辐射的高空观测,并于1991年研制成功球载大型复合型硬X射线望远镜HAPI—4,1993年大型气球载HAPI—4用准直型望远镜,实现了对天鹅座X—1硬X射线的高精度成像。
      李惕碚与吴枚、陆柱国等合作,于1993年提出建造和发放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的建议。 空间望远镜HXMT的设计基于创新的成像技术——直接解调方法。李惕碚和他的同事及学生在直接解调方法的理论基础、算法和应用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实验室实现了对放射源的扫描成像,用高空气球飞行实现了对黑洞天体的高分辨准直调制成像,并利用直接解调方法分析国外卫星数据,取得重要成果。2000~2005年在国家重点基础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支持下,完成HXMT预研。2005~2006年,HXMT被遴选为我国“十一五”民用航天空间科学卫星项目。
      李惕碚在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和数据分析方法发展方面取得重要成果。20世纪80年代初与英国Durham大学Wolfendale教授合作研究银河γ射线产生模型,对欧洲γ天文卫星COS—B组公布的2CG宇宙γ源表进行重新分析,指出:大多数银河γ射线来自于宇宙射线粒子同星际介质的作用;由于没有正确地估计γ射线弥散背景的影响,2CG表中一半左右的银河γ源并不是真正的分立源,而是弥散的星际分子云;天文学者显著高估了星际氢分子的数量。上述结论的正确性被以后的空间高能天文和地面射电观测所证实。 在分析宇宙线物理和高能天文现有数据分析方法的问题后,李惕碚推导出计算背景—对象模式实验观测结果显著性的公式,该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宇宙线物理、X射线天文、γ射线天文和高能谱线天文实验研究,用于高能和超高能天体的搜寻,成为估计超高能宇宙线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结果统计可靠性和寻找超高能天体的标准分析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李惕碚和吴枚建立了图像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这一方法比传统技术能更充分地利用信息和有效地抑制噪音,显著地提高了低信噪比、低统计和低分辨数据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李惕碚还建立了直接在时域上进行时变分析的时间尺度谱方法。同频谱分析比较,时谱分析的结果可以更正确地反映真实物理过程的时间尺度分布。时谱分析还能更灵敏地揭示短时间尺度(高频)区域的时变性质,是研究快速时变过程的有力工具。运用时谱分析方法研究致密天体高能辐射过程,已取得一些新成果。
      李惕碚教授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王淦昌物理学奖,于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空间硬X射线望远镜HXMT项目首席科学家。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