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可镁教授,催化剂工程技术专家。1939年8月出生于日本,1945年初回国。196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7年4月~1988年4月在日本化学技术研究所访问研究。前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室主任、系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业催化》编委,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4年评为全国侨界十杰。 魏可镁教授30多年来坚持催化剂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长期来自觉地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研发成功了两个系列七个催化剂,其中五个催化剂获国家级奖,并筹建了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化肥催化剂和环保催化剂领域作出系列的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一、 研发成功了系列氨合成催化剂 氨合成催化剂是合成氨工业最重要、最关键的催化剂,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氨产量和能耗。他负责完成了四个新型氨合成催化剂的研制和工业化生产推广使用,开拓了我国铁-钴系和铁-钴-稀土系氨合成催化剂新体系,使我国氨合成催化剂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1利用福建铁砂研制成功的A1103型催化剂性能达到丹麦KM系列催化剂的先进水平,198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2跟踪国际行业发展动向,在我国首次开发成功的A201型铁-钴氨合成催化剂198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催化剂中钴含量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2/5,且性能还略优于国外产品,比传统铁系A110系列催化剂提高氨合成率5%~10%,是国家科委重点推广项目,并被国家科委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79~1989年500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 1985~1992年期间累计产销量6400多吨,氨厂新增产值32.26亿元,新增利税6.45亿元。 320世纪90年代初钴价格猛涨三倍,使A201催化剂的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从而严重影响推广。魏教授带领课题组从催化剂的基础研究着手,并结合生产工艺的改进,立足福建丰富的稀土资源,研制成功了A202型低温高活性氨合成催化剂,使钴含量减少到A201的1/4,吨成本比A201降低近6000元,而且性能仍略优于它。A202全面替代了A201,在全国中小型氨厂推广使用。 A202型低温氨合成催化剂1995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同年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1993~2004年期间累计产销7200吨,氨厂新增产值34.77亿元,新增利税6.96亿元。 此外,还研制成功了FA401型铁稀土氨合成催化剂,在数十家氨厂工业使用,深受用户青睐。 二、研发成功系列高温变换催化剂并实现工业化 合成氨工业中用量最大污染最严重的是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自1913年首次工业使用至今,催化剂中氧化铬含量仍在6%~14%,已造成对操作人员和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成为国内外化肥行业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大难题。他带领同事,从基础研究入手,对铬在催化剂中的形态、催化过程的作用、变换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从获得的微观规律来指导催化剂的研制。研制的低铬、无铬高变催化剂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大大改善生产环境和降低铬污染。 1研发成功的B116催化剂中氧化铬含量降到了传统催化剂含氧化铬量的1/3~1/5即2%~3%左右,大大降低了铬污染,于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4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B类推广项目,已在全国氨厂推广使用,深受用户欢迎。从1990~2004年降低铬排放量1344吨。 2B116型低铬高变催化剂尽管氧化铬只含2%,但毕竟仍含氧化铬,对人体和环境的毒害污染仍然存在。通过多年深入基础研究,发现氧化铬在催化剂中不仅起结构助剂作用,还起电子助剂作用,进而在制造工艺上进行多项创新,催化剂的性能达到传统铁铬系高变催化剂的技术指标。在氨厂工业使用四年表明稳定性好,可长期在低汽气比下使用。B121型无铬高变催化剂的研制成功,彻底解决了80多年来铬对行业的严重污染。该成果已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各一项,并于1999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还研发成功FBD型低汽气比、低铬高变催化剂,并在数十家氨厂工业使用。 鉴于魏教授在上述化肥催化剂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并根据化肥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计委组织专家评审,投资5326万元筹建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是我国化肥行业的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它具有较完善的工业催化剂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及具有可批量生产的先进工试生产线。中心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点,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三、近年来还取得两项新成果 1完成了第二代氨合成催化剂——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研制及其合成氨工艺流程的研发,性能达到国外报道的先进水平。其活性比传统铁催化剂提高40%以上。扩大制备了20升钌催化剂在氨厂侧线评价装置中试验,在13.2 MPa、1万/小时空速,铁串钌催化剂比传统铁催化剂提高系统氨合成率43%~51%。 2004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论证、正式审批了该项目的产业化示范工程,总投资1.37亿元,包括建设年产120立方米钌催化剂生产线及7.5万吨合成氨铁串钌催化剂工艺生产示范工程,预计2年内建成,该技术对全国各类氨厂技术改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研发成功FD型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与长丰猎豹、江淮瑞风、江西江铃等六家汽车厂配装在天津检测中心测定通过欧3排放限值,该技术已转让给福州朝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建好年产规模30万套的生产线。 魏可镁教授还培养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批精干的科研队伍及十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获专利17项。在化肥催化剂研制、工业生产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和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