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逢甘

        庄逢甘,空气动力学家。1925年2月生,江苏常州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5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他是美国航空和宇航学会(AIAA)的高级会员,美国《飞机杂志》(Journal of Aircraft)国际编委,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庄逢甘是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倡导者,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有重要贡献。他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和报告60余篇,内容涉及空气动力学理论、试验和测试技术各个方面,具体包括“湍流统计理论”,计算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超音速及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的理论与实验,再入飞行器的热防护理论、烧蚀机理及其数学模型,有化学反应及质量引射的边界层理论等等。作为中国空气动力学与试验基地建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领导建成了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从低速到高超音速风洞试验基 地;主持完成的复杂流动研究是国际上流体力学的前沿课题,达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
        庄逢甘,1925年2月11日生,江苏常州人。空气动力学家。
        庄逢甘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就读时,数、理、化教师对他影响较大,他曾几次在数学比赛中获奖。1942年12月,庄逢甘赴重庆进入交通大学航空系读书,194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在著名流体力学教授H.w.李普曼(Liepmann)指导下攻读航空工程和数学。1948年6月获硕士学位,1950年6月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湍流统计理论》。同年5月,他受聘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学者。当时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正在该校古根海姆(Guggenheim)喷气推进中心任主任。庄逢甘与其他中国留学生经常受到钱学森在业务方面的指导,并共同探讨发展中国航空事业的设想。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1950年秋回到上海,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单位担任教学与科研工作。
        庄逢甘长期兼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先后任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和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长、第五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国家科委理论和应用力学学科组副组长,《中国宇航学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他曾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
        庄逢甘在空气动力学的许多领域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和报告60余篇,内容涉及空气动力学理论、试验和测试技术等各个方面。早在50年代初,他发表了论文“湍流统计理论”,在海森伯谱传输项的假设下,首次得到了准确的湍流谱解,给出了伯格方程的初值问题的准确解。他对有随机边界条件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早期在“论湍流衰变”一文中,引入了双尺度湍流概念,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多年来他积极倡导发展计算空气动力学,曾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届计算流体力学会议,在会上作了“计算空气动力学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在中国第一届流体力学数值方法讨论会上作了“再入空气动力问题与计算空气动力学”报告(1981),在全国计算物理会议上作了“高速粘流数值计算”报告。以他为主撰写的“求解气体动力方程的匹配迭代方法”一文曾在第十届国际流体动力学数值方法会议上宣读(1986)。近年来,他和同行一起研究用NND格式解流体力学问题,在一些复杂流动中已获得计算结果。1987年,他在美国航空和宇航学会(AIAA)第八届计算流体动力学会议上作了“中国计算流体动力学”报告,向国际同行介绍我国计算流体力学的成就。在国内组织北京计算流体力学讨论班,每年出版讨论会文集。
        庄逢甘的研究工作还包括超音速及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再入飞行器的热防护理论、烧蚀机理及其数学模型,有化学反应及质量引射的边界层理论等等。自1980年以来,他与陆士嘉教授倡导的我国“旋涡及分离流动研究”已举行过四次全国性的研讨会,他所领导的博士生组自1984年以来在前缘涡襟翼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结果,1989年,他所领导的“旋涡、激波和非平衡起主导作用的复杂流动”研究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在该课题研究基础上于1992年在第18届国际航空理事会上所作的报告获得理事会的最高荣誉奖(Guggenheim Award)。他领导的课题组包括国内100余名老、中、青学者与研究人员,四年来发表了300余篇论文与报告,在国内是少有的一支联合而稳定的队伍,所进行的研究大部分属于国际上活跃的前沿题目。在30余项出国交流中取得了很好的反映,表现了他杰出的科研见解与组织领导才能。
        庄逢甘是我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与试验基地建设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在他任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和国防科工委空气动力专业组领导工作期间,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空气动力试验设备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如领导制定总体规划、确定方案、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等。国外同行对我国自力更生建造的试验基地给予很高的评价。各种设备在我国卫星、导弹的研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庄逢甘为此做出了特殊贡献。
        庄逢甘也是一些重要飞行器气动力专业组织的主要技术领导,曾主持过一系列型号气动力问题的预研与方案审议、技术讨论和难题攻关,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空气动力学问题,为此他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还注意空气动力学的工业应用,例如运用超音速喷管设计的理论指导火焰切割喷枪的设计,为此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庄逢甘积极参加和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多次出访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苏联等国家,并上百次地接待外国专家学者来访。1979年,他成为美国航空和宇航学会的高级会员,并担任美国《飞机杂志》(Journal of Aircraft)的国际编委,1985年他被选为第十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会议(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merical Methods in F1uid Dynamics)主席。1985年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89年他担任中国国际空间年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会议科学委员会成员。1989年11月到1990年9月接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特别邀请以希尔曼.费而柴尔德卓越学者身份去美国进行访问讲学活动。在此期间除进行不定期专题研究报告以外,还对前沿问题与美国同行进行探讨。
        庄逢甘一贯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虽领导工作和社会活动繁忙,但不放松对前沿科学的探索。他重视与青年同行的合作,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和发掘人才。在60年代,他亲自为科研人员讲授空气动力学、统计物理学和外语等课程。自1980年以来,他直接指导空气动力学及实验力学两个博士研究生点,取得了不少合作成果。长期以来与许多中年同行定期研讨前沿课题及其进展。
        庄逢甘是我国空气动力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