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

       李德毅,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1944年11月生于江苏泰县。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所、电子部1426研究所从事计算机和新型陀螺的研制。1983年在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和199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历任总参第61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计算机工程、人工智能、指挥自动化研究和开发。目前兼任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副主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安全重大项目研究组副组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军队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编委会委员。
       李德毅博士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描述时间与空间的关联性,给出了基本图元、图对、连接法则、触发机制、设计语言等一整套实现方法,用于复杂系统的结构优化。图对理论在伦敦获得1985年IEE主席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年度期刊最佳学术论文奖。
       他把关系数据模型映射成为谓词演算,证明了关系代数运算与逻辑推理中符号问题求解的对等性,并用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进行开发,实现了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版专著A Prolog Database System;进而又把这一成果扩展到模糊关系数据库领域,出版专著A Fuzzy Prolog Database。这两部专著被世界许多大学图书馆收藏,并被广泛引用。
       他提出了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和推理理论,用自己创造的云模型表示概念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随机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用期望、熵和超熵作为数字特征实现概念的定性定量转换,给出了云模型构成的多条定性规则同时激活的推理策略和计算方法,成功实现了三级倒立摆的各类动平衡姿态的灵活切换。用云控制倒立摆的论文在1999年第14届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上获得杰出论文奖。这是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成立42年来我国学者首次获得此奖项。2002年云发生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他将物理学方法用于认知科学的研究,创立了认知物理学理论,用云模型表示自然语言中的概念,用扩展了的云模型表示带有不确定性的网络拓扑结构,用数据场方法将海量高维数据简约成适量低维数据,分别在数据空间、特征空间和发现状态空间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研究,寻找不同尺度上的自相似性,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寻找复杂系统的演化规律,拓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2005年出版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
       李德毅博士长期致力于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和军队信息化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主编技术丛书7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
       李德毅同志1990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获得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