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珍

       王志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1942年7月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吴县。1953~1959年就读于上海市上海中学。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现任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志珍1979~1981年获新中国第一批德国洪堡基金在德国和英国做访问研究,1981~1982年获 Fogarty 基金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做访问研究,1987~1988年在美国希望城国立医学中心做访问研究,1988~1993年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做访问研究,1995年在德国哥丁根大学做访问研究,199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任访问教授。1995~2001年间任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家联合会中国代表。 
       王志珍早期在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近年来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等研究中做出多项贡献。
       1在国内开创了“帮助蛋白质折叠的生物大分子——折叠酶和分子伴侣研究”的新方向,为蛋白质折叠研究打造出新的局面。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在国际上一直被认为“不是分子伴侣”;王志珍在以往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工作的基础上,与邹承鲁先生一起提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假说。她的研究组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固有的分子伴侣活性提供最早直接的实验证据的论文于1997年和1998年两年被评为10篇中国单篇引用最高的论文之一。接着阐明了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分子伴侣活性依赖其多肽结合部位而非酶活性中心,该观点被国外实验室的体内外实验证实。进一步在生理靶蛋白上成功地区分了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分子伴侣和异构酶二种活性;揭示两种活性的共同作用是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行使折叠酶功能所必需的。现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分子伴侣活性已得到国际同行的普遍接受。最近,她与合作者一起解析了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在溶液中的形状,揭示其四个结构域按一级序列顺序呈环形排布而非线性排布,新的环形分子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线性分子模型不能解释的该酶的诸多特性。在以上系统的、完全立足于国内工作的基础上,他们总结了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新的作用模式是通过多肽结合位点识别并结合早期折叠中间物而防止其聚合,以非ATP依赖的模式发挥分子伴侣作用而促进底物正确折叠;通过两个活性中心发挥异构酶活性,改正错误的二硫键而催化天然二硫键的形成。在本质上独立的两种活性在发挥生物功能时协同配合而提高蛋白质折叠效率。
       2.鉴定了细菌DsbC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DsbC被国际同行称为是细菌周质内第一个发现有分子伴侣活性的蛋白。发现DsbC的异构酶活性和分子伴侣活性需要二聚化的结构而还原酶活性只需单体的一个活性中心,被国际同行的实验进一步证实。用结构域杂交方法使具有类硫氧还蛋白结构的单体巯基蛋白质氧化还原酶形成了二体,而二体的形成赋予了分子新的异构酶和分子伴侣的活性。提出二聚化作用对一类巯基蛋白质氧化还原酶拥有异构酶和分子伴侣两种活力的重要性。
       3.鉴定到完整DnaJ分子中两个锌指具有异常的拓扑结构和蛋白质数据库中所有含半胱氨酸的锌结合蛋白所具有的锌指结构不同;鉴定了这两个锌指的不同性质。揭示只有锌指2的CXXC基序而不是任意两个半胱氨酸能够形成酶活性中心,DnaJ不表现异构酶活性。用小角X射线散射测定的溶液结构证明C末端46个氨基酸残基直接参与了DnaJ的二聚化,二体状态对DnaJ的分子伴侣活力是必需的。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提出蛋白质在进化过程中可能通过结构域的重组而获得新的活性。
       4.鉴定了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复性过程早期形成的折叠中间体并捕捉到一种稳定的低温折叠中间体。提出分子伴侣GroEL与靶蛋白的结合有不同模式。证明GroEL所结合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折叠中间体是二聚体,以“半位结合”模式仅结合在GroEL筒状分子的一端;而GroEL分子的两端各结合一个溶菌酶折叠中间体而表现“全位结合”模式。GroES与 (GroEL靶蛋白) 形成反式三元复合物。靶蛋白与 (GroELGroES) 的结合不诱导GroES解离。
       5.运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研究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在同一基因编码的两条肽链的蛋白重组上获得了最早的成功。根据胰岛素B链羧端与A链氨端用简单化学交联剂交联后可以定量重组生成正确结构,参与提出“胰岛素A链和B链已经含有足够的结构信息而能在溶液中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并形成结构最稳定的天然胰岛素分子”的新观点。 
       王志珍的百余篇文章大部分发表在如EMBO、FASEBJ、TIBS、PNAS、JBC、Biochemistry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获引用900余次。应国际同行邀请撰写综述5篇,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国际酶工程大会、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大会、国际女科学家和女工程师大会、美国Gordon讨论会、亚太生化大会等国际会议和国外实验室报告四十余次。早期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年以第二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9年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2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基础科学奖(生物学奖),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她指导学生20多名,其中李剑的论文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以及2003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名学生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为此,王志珍于2001年和2004年两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05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第二届“十大杰出妇女”荣誉称号。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