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启升

       唐启升,男,海洋渔业与生态学家,1943年12月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61年毕业于黄海水产学院,分配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原国家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至今。1981~1984年赴挪威海洋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1994年11月至1998年7月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任国际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学术局委员兼渔业科学委员会主席、国际IGBP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及专业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学科组及咨询组专家等。1994年6月至今任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博导。目前,兼任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国家“863”资源与环境领域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第三届咨询组专家、联合国海委会大海洋生态系咨询委会委员等多项国内外学术职务。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启升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致力于世界海洋管理新概念——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s, LMEs)的发展,在整体系统的水平上研究黄海生态系的渔业资源动态与管理,推动和发展大海洋生态系概念;系统研究渔业生物学,创造性地发展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亲体与补充量关系理论模式,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海洋渔业生物学专著;运用高新技术研究北太平洋狭鳕渔业资源,在公海狭鳕幼鱼分布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重要成果,为维护国家远洋渔业重大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海洋科学前沿领域“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al Ocean Ecosystem Dynamics, GLOBEC)国际计划制定,主持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发展战略研究,推动和领导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他为我国海洋可持续生态系统研究,特别是海洋与渔业多学科交叉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
       唐启升在大海洋生态系发展的概念上,对黄海渔业生态系的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同行的密切关注,被称为“已在世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领域占有显著的地位”。联合国开发署等机构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列为优先发展项目给予资助,使我国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研究提高到整体系统水平。同时,积极推动世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发展,主编《环太平洋大海洋生态系》英文专著。多次成功地组织和主持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如1994年组织的“环太平洋大海洋生态系国际会议”等。
       潜心研究远洋渔业资源及其开发,为发展我国北太平洋远洋渔业做出重要贡献。1979年,他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开发北太平洋狭鳕的建议;1987年初,又提出“白令海公海应成为我国北太远洋渔业后备渔场”的建议。1988年以来,鉴于太平洋狭鳕捕捞“国际科技战”日益激烈,他积极研究资源问题,组织渔业资源调查,为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多国谈判提供资料数据、咨询建议达20余次。1993年率领“北斗”号科学调查船赴北太平洋,运用先进的声学技术评估狭鳕资源,获得公海狭鳕当年生幼鱼分布研究重要成果,继美、俄、日等国家多年研究后有了突破性进展,得到国际上公认,为维护国家公海捕鱼合法权益和远洋渔业发展的重大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和稳定了我国北太平洋狭鳕远洋渔业。
       1991年以来,唐启升参加国际全球变化前沿领域“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科学计划和实施计划的制定,担任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积极推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新学科领域在我国的发展。作为我国最早介入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科学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发起主持了“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发展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以近海陆架为主的发展目标。主持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一系列重要研究项目,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性认识。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近海陆架生态系统动力学科学理论,为解决近海海洋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的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使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变动的研究首次深入到过程与机制水平上,构建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框架,培养了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多学科交叉为特点的海洋生态系研究团队。其研究成果为国际GLOBEC发展提供了极富特色的陆架边缘海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使我国在该国际前沿领域研究发展中占有显著的地位。2005年,他又根据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全球变化研究新发展,结合IGBP第二期研究计划正形成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海洋生态系统整合研究计划(Integrated Marine Biogeochemistry and Ecosystem Research,IMBER),与前期已实施的GLOBEC研究计划相整合,获得了第二个“973计划”项目“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新的研究项目构建了在今后十年全球变化中以海洋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海洋整合研究框架,将推动海洋可持续生态系统多学科交叉与整合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海域广阔、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系统的调查较为缺乏。1997~2002年,唐启升在国家海洋勘测专项的支持下精心组织和主持了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生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研究调查采用声学渔业资源评估等先进技术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实施了整体资源评估调查,成果极为丰富,获得了迄今为止中国全海域最为全面、系统的生物资源及栖息环境调查资料和技术图件(4898幅),他主编出版了图集12卷、专著1部,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1995年,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的初期,他提出了大规模海水养殖的关键技术攻关点应该是充分认识我国海域的养殖容量,推动我国海水养殖容纳量研究及其应用。主持了“海湾系统养殖容量及环境优化技术”专题的研究,建立了海湾多参数养殖容量评估指标与模型,使我国该方面研究迅速从定性向定量水平发展。提出了多项生态优化与规模化养殖实用技术,成果示范新增加产值9.2亿元、利税4.5亿元,较好地解决了我国海水养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超量养殖和缺乏相关技术支撑的问题。
       唐启升主持完成的“渤海增养殖生态基础调查/渤海渔业增养殖技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太平洋狭鳕资源评估”(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利用”(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海湾系统养殖容量与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10余个项目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已发表论文220余篇,主编或与他人合作专著/图集18部。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科教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973计划先进个人、首届中华农业英才奖等10余项部级以上个人荣誉称号。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