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鹏

      郑志鹏,粒子物理学家。1940年6月出生于广西桂林,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73年其所属部门转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他一直在那里工作至今。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兼职教授。任《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杂志主编,高能物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科技中心(李政道为主任)成员。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广西大学校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会员,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副主席、主席。
      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赵忠尧、叶铭汉指导下,利用2.5兆电子伏质子静电加速器进行核反应实验研究,完成了核磁共振测磁系统,半导体探测器研制等项工作。70年代中期参加寻找单电荷重粒子实验。
      70年代末,被选送到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在丁肇中指导下进行MARKJ探测器的建造,负责完成大面积闪烁计数器的制造,达到设计指标,在以后的三喷注发现工作(获1995年欧洲物理奖)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一、北京谱仪建造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参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的预制研究和制造,领导了飞行时间计数器的设计和制造。20世纪80年代中期,继叶铭汉之后,他负责北京谱仪的建造、安装、调试和运行。北京谱仪是一项大型科研工程,它包括漂移室、飞行时间计数器、簇射计数器、μ子计数器、亮度监测器和大型螺线管磁场线圈,电子学系统(2万多道)以及在线、离线数据分析系统。在他主持下,北京谱仪安装顺利,调试成功。从1989年~1996年为止,运行了两万多小时,获取了许多高质量的数据,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物理成果。实践证明,北京谱仪性能优良,是世界上先进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之一。由于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的成功,获得了1989年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是获奖人之一。
      二、物理成果
      1991~1992年,他敏感地注意到国际上关于轻子普适性理论(粒子物理基本理论之一)是否成立的争论,并建议从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定来解答这一问题。他和合作者仔细调研了以往国际上测量τ质量的四个实验后,了解到过去使用的产生截面拟合法带来了较大误差。因此,他们提出在北京谱仪上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即确定正负电子产生一对τ粒子的阈值能量来测量τ粒子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又采用了高效的扫描,最大似然法拟合,产生截面的精确计算,以J/Ψ峰为能量刻度标准,质量与探测效率同时拟合等创新方法和技术,使测量有了新的突破,将测量精度提高了十倍,发现了过去τ质量的实验值偏高了700万电子伏。按照北京谱仪的新测量值,轻子普适性就成立了。新测量值很快被PDG《粒子数据手册》引用,被以后两个实验所证实。该工作自1992年发表后引用达300余次,被国际高能物理界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初最重要的粒子物理实验之一。该项目获得1994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作为项目主持人,他是获奖第一人。
      1994年,他又注意到北京谱仪所在2-5GeV处的强子反应截面是国际上所关注的。于是他抓住了此机遇,并组织和安排了这一研究课题,提出了实验的框架和实验关键路线,同时又将年轻人推到科研第一线。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课题已完成。由于实验精度提高了2~3倍,测量结果直接影响到物理标准模型的两项重要参数α(s)和aμ的精度以及Higgs粒子的质量上限,因而得到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关注和好评,其结果也被PDG采用。文章被引用二百余次。该项目获得2003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奖,他是获奖者之一。
      作为所长和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粲-τ物理负责人,他还在Ds物理,J/Ψ物理和Ψ(2S)物理等方面的研究起到了组织和推动作用。而这些成果都先后获得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奖项。
      三、国际合作
      郑志鹏为推动我国粒子物理走向世界起了重要作用。于20世纪90年代初他积极促成了美国物理学家参加北京谱仪的合作,以后又逐步扩大有英国、日本、韩国物理学家的参与。由于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物理成果的获得。
他多次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先后于1985年、2000年参加日本高能物理所(KEK),199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1999年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2001年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的合作研究,获得了如ηc 的质量和宽度测量,D0及其反粒子混合等许多重要成果。
      他应邀在1990年国际高能物理会议和1993年国际轻子光子会议做大会报告,介绍中国粒子物理最新成果。1995年的国际轻子光子大会在北京召开,他是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此外,郑志鹏在各种刊物(主要是国际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编写专著三部。参加《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主编)的撰写工作,该书获得1996年全国科技信息系统成果一等奖。已培养硕士10人,博士12人。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