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鸿霄

        汤鸿霄,环境水化学专家,于1931年生于北京,并一直在北京读小学和中学。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处于日本侵略的统治之下,目睹种种屈辱现象,种下了民族感和强国自力的观念。
        1950年,进入当时第一所学习前苏联的重点工科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专修一年俄语后进入地质系,半年后又转入采矿系,由“前苏联专家”以俄语进行专业教学,后来根据院系调整再转到土木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按照当时苏联的教学计划,在本科五年内,不但要学完输水管道和水质处理的理论及工程设计科目,还要学习建筑、结构、施工、机械、采暖通风等有关课程。同时多次到工地工厂实习,当工人和见习工长。 ’
        1958年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转为哈尔滨建筑大学)毕业以后留校作教师,经常带学生承包工程、改建水厂等项目,对于工程实践进一步积累了知识。后来根据教学需要,担任“水化学及水微生物学”的课程主讲,再进修了各门化学化工课程和实验操作技术。如此不断转换着学习专业和教学工作,从而开始走上多学科边缘交汇的“环境工程”和“环境水质学”这一学科的道路。
        原有水处理工程专业的“水化学”课程只是水质分析方法。在数年教学过程中,深感水质工程人员需有更强的化学基础而又难于遍学各门化学加以消化融合。遂于教学改革中,逐步摸索形成一门新的“用水废水化学”课程。重新综合水质处理所需要的化学化工知识,并写出“用水废水化学基础”一书,约75万字,于1979年正式出版。在数年内竟三版印刷发行了近3万册。这对一本科技专业书来说,是超常畅销。
        1977年,汤鸿霄被调人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即现在的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前后十五年间,他与众多同行一起,连续参加或主持了天津蓟运河汞污染,湖南湘江镉污染,江西鄱阳湖铜污染等重大科研项目。特别是江西德兴铜矿对鄱阳湖的污染及生态效应研究,号称中国最大露天铜矿对最大淡水湖的环境污染评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同德国合作的国际科研项目。他与刘静宜等一起,作为主要负责人,组成中外学者数十人的集体,在七年期间,数次到德国考察谈判,多次往来于几百千米的江面和山j上勘查,在大雨中驾小船采集河底沉积物孔隙水和生物样品,以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数据1息输入计算机进行模式计算,绘出区域预报图,等等,在这广阔领域的磨炼中不断增长技f和积累知识。直到完成科研任务,通过国际验收,才感觉到大规模环境生态评价这一系统:程的科技分量。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他开辟了重金属污染水化学这块园地,对水体5粒物吸附的界面化学有了较深入的领会,也促成把自然环境与工艺过程的化学原理融合:统一体系的“环境水质学”构思。
        1984~1985年,汤鸿霄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瑞士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研究所(现为环境i学与技术研究所,EAWAG)I作,这是世界著名的水科学研究中心,直接指导他研究工作f是水化学国际权威学者W.斯塔姆教授。他是号称环境诺贝尔奖的泰勒奖得主,所著“天§水体化学”一书成为各国环境学者必读的经典著作,全面地建立起新的学派体系。在他指j下,汤鸿霄进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发表的论文提出了水解度的新概念和计算方法他还建议把他的著作和学派介绍到中国,于是,汤鸿霄主持翻译,并于1987年出版了“天女水体化学”中文版,对我国环境界有很好影响。
        1988年起,汤鸿霄承担了组建“环境水化学国家重。~(SKIFAC)”的任务。他提£的实验室组成模式在学科上包含化学、地学、生态、信息计算和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体重了把天然水体与水处理工艺中的环境水质学融为一体的学术思想,把现代水质科学基础jf水质转化高效技术的前沿研究作为具体目标,仪器设备的布局也围绕着综合整体。这一亲颖的多学科边缘交汇的方案在科学院和国家计委组织的多次专家评议中获得好评,中标越过。在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下,于1995年完成建设,通过国家验收。这实验室受到众多巨外学者的赞许,已逐步在国际同行中产生影响。
        他从60年代就开始对水处理絮凝理论进行探讨。“文化大革命”后期在我国最早启亏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在长春水厂建成药剂工厂。1980年后进行了集中的基础实验习苑,在理论和工艺上都有新进展,稳定化的聚合氯化铁已有外国公司来洽商技术转让。199手,主持的联合组承担了由香港公司合资兴建聚合氯化铝生产厂的技术全权任务。这个厂臣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上都居国内前列,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喷雾干燥固化粉末产品达到与E茌I司等水平。该厂现已正常生产五年,产品行销国内外。在此领域中,他前后指导了十几名开究生,发展了复合絮凝剂的基本原理,也指导了几处生产厂的建设。目前,中国的无机宿分子絮凝剂产业有蓬勃的发展,在理论研究上也具一定特色。
        1996年,他主持一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把絮凝剂、反应器、自动控制投药的高效集威暴统列为新的目标,在北京市第九水厂建立了现场中试系统,由众多研究生实验运行已近两F。这种系统表明可以更充分发挥新型絮凝剂的优异性能,它的最终完成将会对水处理工主起到变革的作用。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这一领域,从理论研究、品种开发、生产工艺到工呈应用,初步形成一条龙的系列。
        与此同时,在水体颗粒物和微界面水质过程的方向上开展了多方面的基础和实用研究,在悬浮沉积物的表面特征、质量评价、吸附、界面催化、絮凝过程,酸雨水化学,地下水放射性污染,螯合纤维等诸多方面都结合应用表面配位理论及计算模式进行探索,发表的SCI文章已有二十余篇。这一新领域的开辟和深化将有新的发展前景。
        汤鸿霄已先后编著了书籍十余种,国内外发表文章200余篇。担任“环境科学学报”主编及五种杂志的编委。
        他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及若干国内外学术兼职。1995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年曾受到国家和科学院多次奖励。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