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坤

        郭景坤,材料学家。1933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原籍广东新会。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3年至1995年任该所所长,现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首席教授、《无机材料学报》主编,《硅酸盐通报》主编,《Ceramics Intelrnational》 Chief in Editors,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1990年被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Academician of WoRD Academy 0f Ceramics),2002年为该科学院顾问委员会(Adviser Committee)成员;1997年被选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Member of the Asia-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1999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Membership of the Third Worl Academyr of Sciences)。
        郭景坤于1987~1990年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1990~1994年任该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历任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材料与科学工程\[Ⅱ])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材料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硅酸盐学会理事长,上海古陶瓷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
        郭景坤为我国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1960年他从事两种高铝氧瓷的金属化及其与金属的封接研究。他从陶瓷金属化的机理着手研究,从而研究出一种活化钼一氧化锰金属化法,它不仅可在高铝氧瓷表面上金属化,还可以在多种陶瓷甚至在蓝宝石上金属化。它被应用于我国电真空事业上。为此,这个课题于两种高铝氧瓷一起以题名为“高铝氧质陶瓷的制造与封接工艺”于1965年获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同时获国家新产品二等奖。之后,他曾研究高纯氧化铝瓷的铂金属化与贵金属的封接,它能交替于酸、碱中使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郭景坤提出改善陶瓷材料脆性的研究。首先,他选取的是纤维补强陶瓷的研究途径,在深入地研究了各类纤维与陶瓷在化学上与物理上的相容性规律中探索研究出一种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它具有极高的强度、高的断裂功、极好的抗机械和热的冲击性,被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的洲际导弹、人造卫星和飞船上,直到如今。这个项目于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1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排行第二)。之后,他还从事在压力下陶瓷液相烧结的基础研究,推导出在压力下有液相参与的陶瓷烧结动力学方程。与此同时在上海科技大学开设陶瓷基复合材料和陶瓷的热压烧结两门课程,并编写了相应的讲义。1985年开始主持“陶瓷发动机及其材料与部件研究”的全国攻关研究项目。提出了复相陶瓷的研究方向。该攻关项目经过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全国参与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四个能进行无水冷陶瓷发动机行车试验的国家,使我国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研究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郭景坤作为第一完成人以“低散热柴油机用陶瓷材料和部件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为题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于199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强化与增韧”为题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郭景坤于1989年提出高温结构陶瓷研究的三大趋势是:复相陶瓷、纳米陶瓷和陶瓷材料的剪裁与设计。他和他的小组在国内率先进行纳米陶瓷的研究。他们的小组研究出晶粒尺寸为130nm的四方相氧化锆陶瓷,在中温的拉伸试验中有400%的变形量,表现出陶瓷也可以具有超塑性的行为;在室温下它亦具有微区的超塑性行为。之后,他们集中研究各类纳米陶瓷的粉体。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还进行了陶瓷晶界应力设计的研究,有效地强化与增韧了陶瓷材料,并提出了“协同效应”的概念。至20世纪末期,他结合多年在陶瓷基复合材料和复相陶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多相材料的研究方向,实际上是20世纪60年代“金属-陶瓷”研究的重提、概念扩大和注入新的内容。最近,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的SiC陶瓷材料,它的介电常数居然高至2 910 ooo(室温,f=100 Hz),临界温度约773Ko纳米碳管作为补强剂所得到的复合材料也较短纤维的为佳。多相材料的特异性能是可以期望的。
        在他的研究所所长任期内,他除了主持和组织了所内的科研工作外,还着力于研究所中试基地的建设,组织执行该所中试基地的闪烁晶体的批量生产。自任执行组组长,大批量地制作BGO等大晶体,供应国际上的研究单位使用,为我国和该所争得荣誉,并创巨额外汇。
        郭景坤共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约半数被SCI收录;参加各种国内、国际会议的文章80余篇。
        郭景坤与他人合作共著、编、译书和会议文集13种。其中所著的《现代陶瓷》一书于1986年获上海市第二届(1980~1984)科普作品二等奖,并于1982年由日本全文翻译成日文以“ス-ハ°-ルマテリアル,”书名在日本出版。从20世纪80年代起共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50余人。
        郭景坤于1981年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1990年7月起发给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由国防科工委颁发“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第六~第八届常务委员,后期还兼任它的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他曾是上海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华东师大、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福建师大、燕山大学等校的名誉或兼职教授。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