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明

        高自明,1954年8月生于河北省景县,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电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课题组组长、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所长、国家新型能源工程中心主任、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直接组织和参与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工程用电源研制工作18项,均通过部、所级鉴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中国电子十大科技成果奖一项、优质产品奖一项。“十五”期间,任神舟飞船用太阳电池、载人航天工程用人体代谢模拟装置用电源、中星20号通信卫星用一次能源系统、北斗导航定位通信卫星用一次能源系统等多颗星用一次能源系统研制工作总指挥。在载人航天工程工作中,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获国务院授予的载人航天工程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北斗导航定位通讯卫星用一次能源系统随整星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高自明同志曾获部级优秀科技青年称号,曾获1995年度光华科技基金奖三等奖,获2004年度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高自明同志坚持以中长期市场需求为牵引,跟踪国际先进水平,认真研究和选准化学与物理电源的发展方向,积极组织立项,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工作,使研究所整体出现了一批高科技成果,多项已达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并强调应用,强调实现工程化,使成果在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有高的上机率,产生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自明同志根据民用通讯卫星对一次电源系统的需求,坚持组织自筹巨额资金开展先期研究攻关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大轨道静止卫星所需一次能源系统的技术研究工作,其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他还坚持自筹大额资金,开展某整机用电源的研究工作,在较短的攻关研究工作中,突破了技术关键,产生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其技术水平已达该系列电源国际先进水平,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社会效益。他努力推进研究所的建设工作,提出经过扎实的工作,把研究所建设为中国的“SAFT”。
        高自明同志直接组织和参与研制的航海模型用超高倍率放电锌-氧化银电池,采取了四项有利于提高电池比功率的技术措施:即增加电极真实反应面积,选取最优的正负极活性物质配比及原材料,采用最佳的充电方法和制度、优化结构设计。降低电池内阻,使研制出的电池达到了超高倍率放电的性能,33倍率放电,输出功率高达1420W/kg。解决了高输出功率和高比能量问题,使航海模型提高了航速和航程,使我国体育运动健儿首次打破了国际记录,获得冠军、亚军和第三名,国际组委会临时多制作两面五星红旗为我体育健儿颁奖,以后多次使我体育健儿获得世界冠军和亚军,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首届中国青年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
        高自明组织和主持了载入航天工程用人体代谢模拟电源的技术攻关工作,该电源为全密封电源,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放电容量降低为初始容量的65%~75%,容量衰减比较严重;且高电压段占27%~31%,严重影响了电压精度。通过研制攻关,探索到了一种特殊的充电方法,使电池的放电容量为初始容量的85%~95%,高电压段仅为0.17%~0.58%,达到了既提高电池的使用容量,又大大提高了电压精度,从而满足了航天应用的要求。 高自明同志主持了提高锌-银动力电源输出功率和比能量的研究,通过新型活性物质的研究、电流分布的研究、隔膜的选择、整体设计等工作,使电池使用容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通过隔膜的筛选研究,既降低了电池内阻,又使其寿命延长三倍,准备使用时间缩短到了原准备使用时间的五分之一,重量比能量达71.1~71.63Wh/kg,高于国际60Wt/kg的水平。
        高自明同志组织和主持了某整机用动力电源比能量和安全性技术攻关工作,通过优化负极工艺,提高其使用真实比表面积,改进设计结构等工作,较好地解决了放电后期安全性问题。
        高自明同志在中国二十二届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上发表了《锌-镍电池研究进展》的论文,对由于锌枝晶生长和锌电极变形、镍电极膨胀及被毒化、隔膜氧化和被锌枝晶穿透而引起寿命短的现象进行了论述,并总结归纳出了解决措施,这对于推进锌镍电池的研究,使其进入商品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自明同志在第三届国际电源技术交流会上发表了《关于全密封锌-银电池充电方式探讨》的论文,发表了《提高动力电源锌-银蓄电池输出功率和比能量的研究》的论文。
        高自明同志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参加了指导硕士生的工作,积极推进人才的使用、培养改革工作,依据专业的先进研究方向,提出靠事业、待遇和感情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观点,坚持从国外引进博士生,从国内引进博士生和硕士生,并给予重任和优厚的待遇。他还积极倡导和推进校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工作。现已从国外引进博士生1名,从国内引进博士生3名;和大学联合在培博士生7名。已有校所联合培养在培硕士生40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已见到明显效果。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