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懋

        朱继懋,教授,深潜器专家,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4年毕业于全国第一届水动力研究班。朱继懋教授45年来始终工作在科研、教学第一线,主要从事潜艇、潜水器及水下工程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为我国潜水器、水下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1.20世纪60年代初主持了上海交大承担的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部分性能试验研究工作,设计研制成功水下阻力仪、水下自航仪、双反转螺旋桨自航仪等关键设备,解决了在水池进行潜艇性能研究的难题。首次提出了根据兴波阻力理论,采用低Fr数波谷来确定潜艇形状阻力的实验方法,为在船池进行潜艇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深潜救生艇。自1971年起担任该艇 总设计师兼总体组组长,提出了“深潜器设计的比重量分析法”,为深潜救生艇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用无线电遥控自航模型试验替代美国全尺度飞艇模拟的试验方法,缩短了试验周期,大大减少了费用。该艇在1986年实现了两艘潜艇水下对接,并从潜艇向深潜救生艇干转移7名艇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两艘潜艇在水下成功对接的国家,并打破了我国潜艇下潜深度的纪录。该成果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无人遥控潜水器,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研制了我国第 一艘无人遥控潜水器HR-0l试验样机,获1989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我校排位第二)。在此基础上自主及与国内外合作完成了JH-0l、SJT-5、SJT-10、SJT-40等观察和作业型ROV系列的研制,并实际应用于生产,打破了外国在海上石油生产中对ROV的垄断。
        4.1994年自行研制成功MG-l型海缆埋设系统,同年完成中日海底光缆中方侧90公里海底光缆的埋设,1998年至今又连续完成了ML-01、ML-02、ML-03海底电缆埋设系统及MP-01电动挖沟敷设系统的研制,并开发了基于虚拟现实的作业状态监控和海底管线、埋设机拖体与作业船配合的综合导航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受到国内、国际同行的关注。这些系统已先后完成上海一嵊泗120公里海底电缆埋设、崇明-长兴岛18公里海底动力缆埋设,海南东方市101项目167.4公里油气管道的敷设等3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
        5.1993年开始主持6000米深海拖曳观察系统的研制工作,该项目使用图像压缩实时显示和数字传输技术,解决了电视信号在10000米同轴电缆中传输的技术难题,并在图像上同时显示GPS、深度、高度以及拖体姿态等参数,性能优于同期引进的设备。1995~1998年三次随科学调查船赴太平洋夏威夷海域执行多金属结构物勘探调查,均取得成功,为我国 15万平方公里深底资源的勘探与矿址的取舍起了关键性作用。该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2003年与国家海洋局海洋三所共同承接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十五”课题生物基因资源开发技术“深海高压、厌氧环境模拟设备的研制及利用”研制,
        研制一套深海高压厌氧环境生物基因连续培养,可实现智能温度控制并保持培养过程恒温的高温高压养护釜设备,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深海嗜高压、高温生物基因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本研制拟解决高压无菌、高压恒温、高压密封、恒压输送、高压阀件、精确温控、高压计量、培养过程自动扫描及监控等关键技术。日本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为研究和培养深海 生物基因,花费了上千万美元研制了一套设备,朱教授领导的研制组仅化了1000万元人民 币完成了全部有数字控制可以连续培养深海微生物的相应设备(温度0~3000)、压力(0~1000Kgf/cm2)超过日本(0~680Kgf/cm2)模拟控制的设备。2005年已完成并装备于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
        7.2000年以来完成两项“863”课题,与胜利石油管理局共同承担“820”主题“浅海重载装备智能控制技术”中“浅海海底管线电缆检测及维修装置”子项目,朱教授主持完成了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及试验研究工作,该装置的总体设计采用两台首尾全回转推进器,解决了装置在水下的动力定位及跟踪管线操纵控制的难题。用缩尺1/8的自航模模型模拟实际装置的全部运动及操纵与控制,试验难度较大,项目组在海洋工程实验室风、浪、流模拟环境作用下,进行装置的海底管线跟踪、动力定位、智能操纵控制的运动试验,完成了维修装置智能控制研究及自航模跟踪试验研究,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819”主题“深海潜网设备和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潜网的设计参数,为国产深海潜网网架的制造、锚链系统设计和现场安装提供了方案并完成了配套装置上浮下潜系统设计制造,水下监视系统、自动投料机的设计方案,解决了在我国海域潜网养殖技术的装置及其抗风浪关键问题。该项目于2000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五”国家重点推广的“863”产业化项目,该项技术已获国家专利。
        8.朱教授在潜水器和水下工程技术领域工作几十年,他的工作和贡献,得到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肯定。他早在1980年就被邀请在西德国际海洋技术会议作专题报告,1982年在德国国家研究中心工作期间被聘为所长教授,1993年开始连续三次被联合国IOI(国际海洋学院)聘为教员,作为联合国培训国际海底委员会专家为企业家讲课。他负责研制的潜水器1997年入选国家高新技术成果赴港参加庆回归展出和现场表演,得到香港科技界和回归执委会的表彰。1998年赴台参加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交流,在两岸科技交流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
        9.朱继懋教授热爱祖国,全身心致力于我国深潜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培养了中外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30名。1992年出版的专著“潜水器设计”目前亦是国内外同行设计潜水器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在朱教授培养带领下,上海交大水下工程研究所已拥有一支年轻有为、有独立工作能力、高理论水平的学术团队(博士生占60%),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深潜器和水下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
        由于朱教授的成就和贡献,1984年被国务院特批为正教授,1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特殊津贴。1977年以来共获国家和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及个人嘉奖21次。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