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加强,心血管外科专家。1923年12月18日生于河北省临榆县。1951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1951~1952年参加南京抗美援朝手术队。1952~195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任住院医师。1956~1958年在解放军310胸科医院任主治医师。1958~1983年在阜外医院先后任外科副主任、主任及教授。1982~1992年先后任阜外医院副院长、院长,同时兼任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2~2003年,任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主任。2003年至今,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外技术协作中心名誉主任。
郭加强是我国心血管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当他刚涉足心血管专业时,正值“文革”动乱后,本专业正处在瘫痪、凋零、停滞的悲创的境地,为适应当时客观的需求,他在发展和提高自身和本单位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时,为了摆脱落后、缩小差距及赶上国际水平,设置了填补冠心病、心瓣膜病以及先心病外科的治疗和科研课题及确定外科的工作发展目标并亲自组织领导及执行。与此同时,为解决有大量的等待住院治疗(手术)病人这个令人揪心的大难题,他发动本院技术力量,协助、推动众多的基层医院共同恢复各医院的工作秩序,借以发展和提高这项专业诊治工作,使要来北京的各地病人能就近就医,减轻阜外医院已承受不住的巨大压力。郭加强在心血管外科的医疗和临床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心血管外科的医疗和临床研究方面
1. 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
1974年他成功地完成我国首例心脏搭桥手术,填补了我国心外科的一项空白。他领导和完成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旁路手术以及溶栓疗法等的研究和推广”,荣获1991年国家计委、科委和财政部重大成果奖,并为今后冠心病外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在国内首例成功开展的冠心病手术还有:冠心病室壁瘤切除术(1972年),胃网膜右动脉搭桥术(1987年)以及巨大室壁瘤左室腔内成形术(1988年)。
2. 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方面
上个世纪70~80十年代,他和他领导的研制组与七机部703所等单位于1976年研制成功应用于临床的我国第一枚(BN型)牛心包膜生物瓣以及新研制的国产(GK型)机械瓣,前者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并荣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1980年卫生部科技甲等奖。他研制的这个国产机械瓣应用到现在,仍然占国内市场销售量的绝大部分,在价位和质量上也深受低收入患者的欢迎和信赖,更为国家节省了巨额外汇。此外,他还在1962年及1988年先后成功地开展了国内第一例二尖瓣成形术及主动脉瓣成形术。
3. 先心病外科治疗方面
他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展的婴幼儿及新生儿先心病的心内直视矫治术有:1977年,2岁以下及1983年1岁以下婴幼儿以及1988年新生儿的手术。为提高医疗水平和疗效以及完善现代化的条件,1985年他组建国内第一个合乎规范要求的术后ICU、小儿先心病专用的手术室以及病区,1987年他创建我国第一个液氮保存同种瓣膜和血管库。同年,他首次成功地用同种血管作心脏外管道,为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作了(RastaIIi)手术。同年,又首例成功地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做了根治(switch)术。1989年,首次将同种带瓣血管移植术应用于法鲁四联症的根治术。1990年,首例成功地用心尖一动脉管道一降主动脉的手术治疗先天性左室流出道广泛狭窄的心血管复杂畸形。他在国内首例成功的其他先心病手术还有:先天性冠状动静脉瘘修复手术(1979年)、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修复术(1980年)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直视闭合术(1981年)等重症高难手术的治疗工作。
他的前述几项医疗及临床科研工作融合在阜外医院整体工作中,基本上实现了他所预期的医院工作发展目标。他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总共发表过论文82篇(33篇为第一作者),他还撰写了三部专业著作。
在全国推动和推广心血管外科治疗工作中,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极大地促进了科技进步,并借以缓解基层病人的痛苦。1982年,他开始组建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主要工作放在经济后进的缺医少药地区,在27个省(市、自治区)与100多家当地医院形成协作网点,培训中心采用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的协作模式,曾促使48家原来没有心外科的医院建起新的心血管外科专业与医疗工作;30家心外科在“文革”中垮掉了的医院的专科工作重新复苏;29家心外科遭受解体的医院得到重组并再度展开工作。培训中心在基层的这些协作网点医院有如向全国延伸的阜外医院分支,使长期困扰当地心血管病人“看病难”、“住院难”以及“手术难”的三大难题,得到某些缓解。他所倡导的这种符合国情的治病救人举措也成为心血管高精医疗科技下到基层的一个开端,并荣获1991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郭加强既是一位勤奋、敬业、科技精湛的专家和教书育人的导师,又是以身作则、秉公治理医院的领导干部。他培养12名博士和14名硕士,其中有的已成长为新一代学术精英。他肩负双副重担,在他的院(所)长任期内使医院迈人国内先进科技医疗单位的前列,也为以后医院的持续兴旺与发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曾荣获过“首都五一”劳动奖章,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教书育人”奖(1989,1990),全国卫生系统劳动模范(1992),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十大名医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