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悌

        朱之悌,林木育种学家,1929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54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61年获原苏联莫斯科林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至今一直在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教学与科研第一线工作。1984年任教授,1985年被国家教委任命为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第一位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之悌是我国著名林木育种学家,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开创者之一,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担任林业部科技委委员、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副主任,《林业科学》编委。主持“六五”至“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在毛白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推进无性系林业,尤其是在纸浆材育种方面贡献突出。5次获国家和林业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并获国务院黄淮海开发二等奖,国家科委金桥奖等。
        我国有12亿人口,用纸量大,每年木浆及高档纸缺口1000万吨以上,长期依赖进口,居高不下。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泛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我国进口木浆、纸制品以及木材就花费117亿美元,折合千亿元人民币,一年就相当一个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投资,耗费实在惊人。国家早就想扭转这一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林业部和国家科委把解决木浆原料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其中毛白杨专题交由朱之悌负责,他带领弟子们经15年努力,针对毛白杨树种特点,采用染色体部分替换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将含38条染色体的二倍体老毛白杨改造为57条染色体的三倍体新毛白杨,实现了毛白杨染色体(基因)质量和数量的改造,从而导致了一个自然界中不曾存在的人工杂交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的诞生。新品种有一系列优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短周期5年采伐。5年轮伐时,胸径达15~20cm,单株材积0.1—0.2m3,每亩蓄积10~20m3,是老毛白杨生长量的2。3倍;而且木材白、纤维长,是造纸的极好原料。1998年,国家科委和林业部对项目进行了验收,认为是具国际领先水平的细胞染色体工程高科技成果。1999年获国家首批林木新品种保护权证书,多年列人国家科技成果 重点推广项目。
        三倍体毛白杨的问世,以其当年出圃的苗木提供(原需2年),3年成林的生态效益(原需5。6年),5年成材的木材生产(原需10年以上),改变了人们对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认识,激发了种植三倍体毛白杨的热情。现已累计推广2.5亿余株,与老毛白杨相比每年增收10亿元以上,由此带动了黄淮海地区围绕三倍体毛白杨栽培业与加工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的兴起,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国务院、林业部领导多次赴基地视察,认为三倍体毛白杨的育成将给我国林业带来一个革命性变化,国务院朱镕基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对此都作了专门批示,并以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形式送中央领导层传阅。1999年9月,国家林业局在京专门召开了三倍体毛白杨推广座谈会,进一步推动了三倍体毛白杨产业化进程, 为黄河纸业注入了活力。
        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问题一直受人关注,缺林少材、沙暴肆虐、水旱灾害频繁,经济欠发达。而黄河中下游两岸又恰是毛白杨的故乡,三倍体毛白杨问世后,树归故土,正可大显身手。于是朱之悌提出了“黄河纸业”的宏伟构想,并致力于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的营建,以改变该区域单一的种植结构。这一构想得到了政府和造纸企业的积极支持。现国家林业局正根据温副总理的批示精神,从山西偏关至山东东营2000km,兴建77万姘以三倍体为主的黄河绿色长廊工程。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也纷纷瞄准三倍体造林造纸,如山东兖州太阳、高唐泉林、东营华泰、桓台博汇等纸业,以及山西襄汾、河南武陟等纸业,都已正式启动了三倍体毛白杨纸浆原料林的建设工程,预期5年内仅由造纸企业建成的纸浆林就可达500万亩,可解决年产330万吨的纸浆原料生产,形势十分喜人。据经济界人士估计,不出10年我国每年花近千亿元从国外进口浆纸的局面将得到扭转。一个农业品种育成(如袁隆平水稻),可以多养活近亿人1=1;而一个林业新品种的问世,可使我国造纸原料实现国产化,摆脱用纸靠进口的局面。朱之悌在解决造纸原料乃至生态建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