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坚,飞机设计专家,1930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一直在航空一线工作,曾参加歼教一、运七、歼击轰炸机等十多个型号的设计和研制。为航空工业的建立、发展和人才培养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被评为陕西省和航空部有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航空三院校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力学学会特邀理事等职。 1982年国防科工委任命陈一坚为某型号总设计师。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他竭尽全力,充分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组织领导能力,为飞机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部一等奖4次等。“飞豹”飞机是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列入“七五”和“八五”期间研制的重点武器装备。它能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低空突防,对地/海目标进行攻击。其作战半径大,攻击威力强,低空特性好,具有较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能以多种方式对地/海目标进行攻击。将在保卫祖国领海领空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完成重要使命。“飞豹”飞机是在无原准机且涉及10多个部委众多厂所的条件下进行研制的,其工程之复杂、风险之大、人力投入之多,在军机研制史上均属之最。1995年“飞豹”飞机通过航定委的设计定型审查,同年参加了海军新武器装备的演示,受到江泽民主席等中央军委领导的检阅。1998年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现已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以代号FBC一1在1998珠海航展进行了精彩飞行表演,受到世人关注,20多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被中央军委列入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式的机种,以壮我国威、军威。它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只有歼击机、轰炸机而无歼击轰炸机的历史,填补了空白,是一重大创新。其研制成果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陈一坚作为型号总设计师,不仅仅是重大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而且是该大型系统工程的组织、管理者。他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贡献如下: 飞机设计规范的选取是总设计师必须决策的重大问题,也是飞机设计成败的关键问题。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打破航空系统一直沿用的原苏联规范体系,大胆决策采用美国规范MIL系列作为“飞豹”飞机的主要设计规范,并妥善解决了使用中的协调、配套问题,使飞机的载荷、飞行品质、结构强度和系统的设计水平上了新台阶并积累了使用经验,为“飞豹”飞机一举达到国家下达的战术技术指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主编了《歼轰型飞机设计通用规范》; 在应力分析方法上,他提出了全面开发应用有限元法,实现从局部求解到全机求解的重大飞跃,解决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一致性的难题: 在全机静力实验技术上,开创了**%设计载荷即可首飞的先例。这一技术是对以往在***%设计载荷全机破坏实验合格后才能首飞的重大突破。采用并行工作法,按后续实验结论提前放宽或取消试飞的限制条件,为缩短研制周期赢得了时间。 科学的决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为“飞豹”飞机达到技术先进、性能良好、安全可靠提供了保障。 主持完成的7760(:AD/CAMM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在“飞豹”飞机、运七和轰六丁型及MPC一75等飞机的研制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陈一坚不仅在工程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结构强度理论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主编了《飞行结构强度分析手册》、《飞机结构耐久性及损伤容限设计手册》、《现代飞机设计》等。撰写了《‘飞豹’飞机研制工作总结报告》等,为促进航空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陈一坚在“飞豹”飞机整个研制过程中,不仅严把技术质量关,而且还言传身教,为培养人才和造就一支设计队伍尽心尽力,无私奉献。他热爱祖国,献身航空,学风严谨,敬业进取,是一位有知名度的老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