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旻,医学遗传学家。江苏常州人,1925年12月出生于北平。195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61年在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实验和临床肿瘤研究所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起曾在同济大学病理学系任助教,中央流行病研究所病理室任助理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系任助理研究员,青海海西州都兰县夏日哈公社卫生所医生。1975年起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室任主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8年12月起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兼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哥小秘书长、副理事长;中华医学遗传学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吴旻是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开创了我国人体细胞遗传学新领域,创建了第一个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组。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由他主持的“人类和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在我国的创建、发展和主要成就”,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人体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系统的建立及其在病因和癌变研究中应用”获卫生部重大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乙级奖;“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易感人群的检出和进行规模预防的策略”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食管癌研究中,于80年代初首次提出遗传易感性和规模预防的策略,并开始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1988年被编入英国剑桥国际传纪中心出版的突出成就名人录第一版;1990年和1994年分获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先进工作者金牛奖;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食管癌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的参与者;1996年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发表中文、英文、俄文论文及科普文章300余篇。 吴旻开创我国的人体细胞遗传学新领域。1958年他在莫斯科读研究生期间,开始应用现代技术开展动物和人体肿瘤细胞克隆和染色体研究,引起苏联老一辈遗传学家和生物医学界同行的关注和赞赏,被破格授予科学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后,开创我国人体细胞遗传学和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了一整套立足于我国条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和染色体技术,推广到全国,并将其用于产前诊断、临床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对我国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细胞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奠基和推动作用。1961~1985年由他主持的“人类和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在我国的创建、发展和主要成就”获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首次提出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的遗传病因和规模预防策略。早在70年代起,深入食管癌高发现场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80年代初提出在食管癌高发区通过检出易感个体进行有效而可行的规模预防策略,并领导科研组建立各种检出易感个体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1979~1991年主持的“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易感人群的检出和进行规模预防的策略”,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在国内首倡并开展对人类疾病进行基因治疗。70年代在他撰写的《医学遗传学进展》中明确提出通过“遗传工程学”治疗缺陷基因的可能性。1986年在“863”资助下开展基因治疗研究,发展了一种从人癌细胞中分离抑制亲本细胞生长,促使其分化的新的。DNA序列。1978~1986年主持的“人体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系统的建立及其在病因和癌变研究中之应用”,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起,他利用各种渠道向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反映启动“我国人类基因组”重大项目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并于1993年组织落实了我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 在研究食管癌中缺失、失活或表达异常的基因方面,他进行了系统的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