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玉梅

        闻玉梅,女,病毒学家,1934年1月16日生于北京,祖籍湖北浠水。1956年自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同年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为余贺教授研究生;后分配至上海第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在林飞卿教授指导下从事教学与科研。1963~1964年师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谢少文教授进修抗感染免疫。198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考试选派赴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病
        学院进修肝炎病毒,198l~1982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变态反应与传染病所进修肝炎病毒。历任上海医科大学微生物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并于1986—1994.年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由卫生部聘任创建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实验室,任主任、教授至今。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基础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卫生部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外医学微生物分册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及国际杂志virdl Immunology编委。1997年及1998年受欧盟聘为欧盟一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评审委员会及咨询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6部,其中著称及被广泛应用的有:viral Hepatitis in China:Problems and Control Stratagies(中国的病毒性肝炎:问题与对策),为国际病毒学丛书.Monographs in Virology第19卷;《医学分子病毒学》,《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曾被多所医学院校用作研究生教材。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
        近20年来,闻玉梅长期从事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研究方向为揭示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机理,并探索有效治疗乙肝的新途径。她是研制乙肝治疗性疫苗的先驱者。‘
        80年代初,通过对我国乙肝患者微量肝穿刺标本研究病毒基因,闻玉梅和她的同事发现在90%的患者肝内病毒基因并未整合,为可能清除病毒治愈患者奠定了理论基础。80年代中后期,对具有免疫应答功能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病毒基因与复制研究显示,病毒基因虽可存在,但不能复制。该研究明确了治疗导向“靶”应为肝细胞的原则,受到临床医学家的重视及采纳。以后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在肝细胞中,用修饰病毒核心基因抑制病毒复制以治疗乙肝的实验研究。
        1988年以来,通过对乙肝患者的免疫应答类型分析,提出我国乙肝患者多数属母婴间传播,属于免疫耐受状态的观点,并率先确认耐受原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治疗路线。在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支持下,建立了模拟人幼龄感染乙肝的鸭免疫耐受动物模型。在此模型上筛选了多种治疗性疫苗,发现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一抗体组建的复合型治疗性疫苗可有效地消除免疫耐受性。对其机理研究证实,这一疫苗可改变机体对耐受原的加工与递呈,从而可在乙肝患者体内诱生有效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这一新型疫苗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已获准进入临床研究。最近与国外合作发现,抗原一抗体复合型疫苗经黏膜免疫具有诱生强免疫应答的效果。在上述基础上,闻玉梅及其同事又进一步设计了可用于不同类型乙肝患者的其他种类治疗性疫苗,其中抗原--抗体--DNA三重疫苗已申请我国及国际专利。
        除研究乙肝病毒感染的机体外,闻玉梅还从乙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病毒持续存在的机理。90年代初,她与国外分别独立报道存在乙肝病毒前核心基因变异株并首先报道该变异株存在肝癌组织中,提出该变异与病毒持续的相关性。与法国学者合作,从病毒前核心基因区二级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发现该变异株在我国多见的机理。利用已建立的简易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进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抗体效价分析证实,该变异株的出现与高效价抗体免疫压力选择相关。通过人工构建变异体,对该变异株的致病性及临床意义研究,发现该变异株复制能力虽降低,但可致更严重的肝脏病变。这些结果对患者中出现前核心区病毒变异株的临床意义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仍被病毒感染的小儿中还进行了S基因变异株的研究,发现病毒变异并非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我国现在应用乙肝疫苗的评价及今后生产疫苗抗原选择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闻玉梅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教育与培养人才。她从科学道德、学术作风、创新思维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努力达到所确定的目标。该研究室提出的治 学格言是:科研的核心是创新,科研的态度是求实,科研的道路是勤奋,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民。目前该实验室已有一批有献身精神、学术水平较高的中青年学者,该实验室在国内外已有较高的知名度。
        国家对闻玉梅的成就,给予了多次奖励。她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卫生部、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