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猷

        马大猷,声学专家。1915年3月1日生于北京。1936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物理);1939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0年获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声学学报(中,英文版)主编。
        马大猷曾任国立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教授(1940。1946).;北京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1946—1952);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52。1955);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955年至今);曾同时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58~1966),研究生院副院长(1980。1985);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猷还是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物理、计量、环境保护学会会员,美国声学学会会士及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80);国家自然科学奖(1981)及德国夫琅和费学会金质奖章和建筑物理研究所.ALFA奖。
        马大猷在学生时代就注意简正方式理论,1938年在IJCLA孥特森教授处学习时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矩形室内低频简正振动方式的分布”,这篇论文成了声学中应用简正方式理论的基础,也是严格室内声学的基础。随后参加哈佛大学亨特教授和白瑞奈克先生的“矩形室内声衰变的分析”工作。并以第三篇论文“矩形室内的不均匀边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从那以后,发表了室内声学方面论文约30篇,连同其他方面的论文共约150篇。1959年兴建北京人民大会堂,马教授负责声学设计工作。他设计并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声学实验室,包括混响室,隔声实验室,消声室,强噪声试验室和声学实验水池,推动了我国的声学研究工作。他开创了我国语言声学研究工作,取得汉语普通话语音的主要参数,并在60年代初期自动识别汉语普通话十个元音。组织了次声学和大气声学实验研究工作。他组织研制了用于户外广播的气流扬声器,最大功率达一万声瓦。发明了微穿孔板吸声结构,不用任何多孔或纤维材料,吸收频率范围宽广。研制了微孔和多孔消声器,有效地降低气流噪声。通过这些工作建立了以气压表示的流体动力噪声理论和气流噪声功率测量方法。此外.马大猷教授开创了以抑制室内简正波为基础的室内有源噪声控制理论和实践。由于多年高强度噪声实验工作经验,他近年来注意了非线性声学的理论问题,首次取得了非线性波动方程式的严格驻波解,解决了声学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并观察到若干新现象。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