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常

        徐旭常,热能工程与燃烧学专家。1932年1月生于江苏省常州,1947~1950年在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学习。上海解放后,去东北的抚顺矿业专门学校(后来改名为东北工学院抚顺分院)学习,又转到长春分院和沈阳本院。1953年在沈阳的东北工学院机械系蒸汽动力专业毕业后,被调到清华大学动力系研究生班学习,在此期间又被调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跟随来自莫斯科动力学院的锅炉专家学习2年,1956年研究生班毕业。先后任清华大学动力系和热能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5年任博士生导师。
        1985年起他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副主任,国际燃烧学会中国分会副主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燃烧分专会副主任。1989年起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多相流技术委员会委员。1993年起他是国家科技攀登计划的煤粉燃烧有害产物污染控制研究课题负责人。1994年起他是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6年起他是中日美(清华大学、东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科研项目——“多功能烟气脱硫”总负责人(日本NEDO资助)。
        徐旭常长期从事于热能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的研究工作。由于我国是占世界首位的产煤大国,直接燃烧的煤炭约占我国产煤总量的80%,煤炭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5%。为此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煤炭燃烧的新技术的解决大气污染控制问题。
        徐旭常在科学技术工作中特别重视技术基础研究。在工程技术实践中,他发现了传统的回流区火焰稳定原理不能用来分析煤粉火争稳定问题。在历时十年的反复实验和进行理论分析后,1985年他提出新的煤粉火焰稳定三高区原理取代了原有的理论,对实际工程问题作出了新的满意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新型煤粉燃烧技术。还研究了煤的燃烧反应特性和煤焦孔隙结构以及岩相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
        为了验证新的煤粉火焰稳定三高区原理,必须探讨煤粉颗粒在湍流气固两相流中的运动、弥散和浓度分布问题。因此他率领科研组开展了气固两相流基本规律的研究工作,采用了多脉冲激光全息摄影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颗粒在复杂流场中所受各种力的影响;阐明了必需考虑层流和湍流流场进口处颗粒初始横向分速度对颗粒的运动和弥散的影响。还研究成功了反应性气固两相流的颗粒随机轨道模拟统计方法。由此,可以较精确地对工程问题进行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指导了所发明的新型煤粉燃烧技术的开发。
        火焰三元辐射传热是燃烧工程技术和数值模拟研究中经常遇到的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他研究了火焰辐射传热的概率模拟方法。还在工程上成功地解决了用华罗庚-王元数论方法求解辐射传热多重积分方程的关键问题,把火焰辐射传热场离散成许多个正二十面体热辐射源。研究结果证实了这种采用数论的数值模拟方法比概率模拟方法更为精确。
        在获得技术基础研究成果的同时,他率领科研组研制成功了旋流式煤粉预燃室燃烧器,获我国发明专利,探索出了煤粉稳定燃烧的新途径。并和电力部门合作应用于发电厂的各种煤粉锅炉(蒸发量为35~1000吨/时),1984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1985年又发明了新型火粉稳定船式煤粉燃烧器,获我国发明专利和德国专利、英国专利。对提高煤质变化情况下的燃烧稳定和安全性、还对发电厂调峰运行时的节约燃料油、减少NOx排放的污染等起了很大作用。此项技术1989年获国家级发明二等奖和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专利局联合颁发的发明创造金奖。
        近年来他在研究低NOx煤粉燃烧方法、喷钙脱硫技术和脱硫剂内循环的尾部烟气脱硫技术上又取得了新的成果,可大大降低NOx排放量和提高烟气脱硫率。
        在上述研究过程中他把燃烧技术和理论研究编写成了多篇论文、专著和教材。曾在1964年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燃烧学》教材。他还总结了燃煤沸腾炉的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主编了我国第一本关于流化床燃烧的《沸腾燃烧锅炉》,这是70年代和80年代初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和流传的流化床燃烧锅炉的专著。还合作出版了《锅炉原理及计算》。又合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计算燃烧学专著《燃烧过程数值计算》。他还合作撰写了专著《燃烧理论及燃烧设备》,系统地阐述了燃烧原理和作者的前述研究成果。
        1972年以来他带领科研组直接到发电厂和各类工厂用新的研究成果去改造原有的煤粉燃烧设备。按1989年的统计,和电力部门共同推广旋流式煤粉预燃室燃烧器,已应用于159台煤粉锅炉,和其他单位合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们还大力推广应用了船式直流煤粉燃烧器,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应用于69个发电厂的150台煤粉锅炉,为各发电厂共取得每年1亿5000万元以上的纯经济收入,并大大降低了锅炉排烟中的NOx,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科研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又在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共获国家和省、部、委等的奖励16项。1985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专家称号。1995年5月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