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庥,林学家,林木遗传育种学家。1932年3月12日出生在武汉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里,籍贯湖北枝江县。1950年自湖北沙市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汉大学森林系,后因院系调整,1954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1956年被选送留学前苏联,1957—1961年间在前苏联莫斯科森林工程学院攻读研究生,师从前苏联著名森林遗传学家A.C.雅布洛科夫院士,获前苏联副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后一直在南京林学院(1984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曾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1984.一1993年间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曾任中国林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第七届副理事长j现任林业部科技委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召集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林业专业评委会副主任。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0年代中期,我国近代林学界的先驱——叶培忠教授在南京林学院率先开设了林木遗传育种课程。叶培忠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酷爱林业、勤于实践,且艰苦朴实、诲人不倦的人品是在林学界有口皆碑的。当时,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叶培忠的指导下,王明庥回国后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以老师的榜样为楷模,虚心向前辈学习。是叶培忠老师一步一步地将王明庥引进了森林遗传学和林木改良这个全新的学科领域。 王明庥自70年代初开始与同事们一起从事工业用材速生树种——杨树遗传改良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平原农区速生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美洲黑杨胶合板材纸浆材新品种选育”等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为了改良平原农区速生阔叶树种,集中对杨属中的黑杨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育种策略上提出了以黑杨派南方种源为改良基础的新思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从分子一细胞一个体一群体水平上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突破生长、干形、材性和抗性的多性状联合改良的理论和方法,材性和抗性早期测定的理论和方法,缩短育种周期,加速了育种进程。与研究集体共同努力,解决了种质资源、育种程序、性状测定等育种关键技术的创新,使选育出的一系列杨树新品种,不仅在生长、产量、速生性方面有重大突破,且使材质、干形、耐旱及抗病等方面得到综合改良,取得了具有新颖性、开创性和富有特色的成果。王明庥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潜心科学研究,即使在他近10年的校长任期中也未曾中断;另一方面致力于研究成果向生产转化,成果推广应用于黄淮、江淮平原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的建设,使这一地区人工用材林资源成倍增长,明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化,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产生了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自90年代以来,王明庥与同事们在我国率先开展了DMA指纹、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应用于林木遗传育种的研究,利用RFLP、RAPD、AnP等分子标记构建了马尾松、杨树的遗传连锁图谱,用分子标记研究了青杨全分布区的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研究了美洲黑杨南方种源各家系的分子标记的遗传变异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这些基因组研究为林木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多年的科研活动中,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1988年因在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试点中成绩突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奖励获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优秀科技人员一等奖。
王明庥主持编写了有关教材和专著4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14人。由于在学科建设上的成绩,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优秀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