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著名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1929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复县,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1951年8月被选送到原苏联留学,在原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攻读飞机设计,1958年4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1967年,孙家栋参加了中国战略导弹初创阶段的工作,主要从事导弹总体设计。他先后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第一设计部总体研究室主任、第一设计部副主任。他主要参加了苏联“P-2”近程导弹的仿制和改型设计工作,1964年任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程战略导弹的总体主任设计师。1967年7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推荐并经聂荣臻元帅批准调孙家栋参加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负责组建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并参加领导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他先后担任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负责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制工作。1977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总设计师。“东方红一号”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先后研制和发射成功,分别获得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孙家栋是这两项特等奖的主要获得者。此后,他负责领导中国第二代主要应用卫星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1986年,他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航天工程总设计师,1987年任“风云二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工程和地球资源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 1985年10月和1988年5月,孙家栋先后被国务院任命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和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1980年,他任第七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1982年任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3月25任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79年10月和1985年3月,他被选为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4年他首批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科学家。1985年他首批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1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家栋的科学技术活动和贡献主要在战略导弹、人造卫星和航天工程大系统的工程实践方面。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的总体设计工作,参加和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试验和发射工作。1960年孙家栋参加领导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战略导弹的总体设计工作,担任总体设计室主任,负责提出导弹总体设计方案。1962年3月导弹第一次飞行试验失败后,他参加领导导弹总体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找到了飞行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领导修改了导弹总体设计,终于在1964年6月导弹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964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程战略导弹的总体主任设计师,领导完成了导弹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初步设计,制定了各分系统设计任务书,编制了大型试验的试验大纲。导弹设计采用了全新的方案,充分采用了已有预研成果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全部材料立足于国内,并且加强了地面试验,使导弹水平和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并缩短了研制周期。1966年底中程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初步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对中国战略导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67年7月孙家栋调入刚成立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组建和领导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并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根据国家对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基本要求,即“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他提出并果断地采取了简化原来卫星总体方案的重大措施,主持了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制定了新的卫星总体方案。196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了新的卫星总体方案,并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他负责卫星研制的技术管理工作,重新审定了卫星研制程序,及时“冻结”卫星技术状态,加强了各种地面环境试验。1970年4月20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卫星运行正常,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重量和多项技术水平都超过其他国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5月,孙家栋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二颗人造卫星——“实践一号”卫星总体方案,方案设计充分继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和经验,又充分应用了已有预研基础的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同时简化了卫星研制程序。“实践一号”“卫星在1971年3月5日发射成功,原设计寿命为一年,实际上电源、热控和遥测等系统正常工作长达8年。这一成果引起世人注目,为中国研制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 1968年4月,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卫星总体方案技术设计,领导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和试验问题。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在太空运行3天后返回中国腹地,首次获得遥感试验资料。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美国和前苏联返回式卫星经过多次失败才取得回收成功,中国返回式卫星首次飞行试验就回收成功,这是一项重大成就。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返回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孙家栋领导工程技术人员果断地对卫星设计作了重要修改,终于在1976年12月7日第二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升空三天后,按预定计划圆满完成回收任务。在1978年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他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受到大会表彰。 1975年4月,中国卫星通信工程经国家批准,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工程,以后又作为国家国防尖端科研的三大重点任务之一。孙家栋被任命为试验通信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主持确定了“两个一步走”的设计原则,第一是在通信卫星轨道选择上采取“一步走”,即不进行国外初期通信卫星作过的中高轨道试验,直接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二是在卫星技术方案上采取“一步走”,直接研制与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国际通信卫星”相类似的卫星,把卫星通信技术试验与实用结合起来。他主持制定了卫星总体方案,确定了各分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案,制定了大型试验要求,主持论证了各种整星大型试验方案,在缺少国外先进试验设备的条件下,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试验技术问题,既保证了试验质量,又节省了试验费用和时间。 孙家栋参加领导了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发射工作,在解决重大发射技术问题上起了重要决策作用。1984年4月8日,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当卫星向定点经度位置漂移的过程中,星上蓄电池发生了热失控现象,可能引起蓄电池损坏甚至整星失败。他主持制定了应急技术方案。该方案需要进行超过设计范围的卫星姿态大角度调整,风险很大。孙家栋果断地作出执行应急技术方案的决定,终于排除了卫星故障。不久卫星正式交付使用,正常工作3年多,超过原设计要求,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中国首次发射的试验通信卫星就具有实用性;并能长时间正常运行,这是世界通信卫星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录。 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实施第二代应用卫星航天工程研制计划。第二代应用卫星航天工程主要有:“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航天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中巴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航天工程。应用卫星航天工程是国家级的大规模系统工程,通常包括应用卫星、运载火箭、卫星发射场、卫星测探控统和卫星应用系统等五大系统。研制第二代应用卫星航天工程不但要解决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各系统之间复杂的匹配与制约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有权威的技术指挥系统。孙家栋被任命为这三项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直接领导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构成跨专业、跨部门的航天工程设计师系统的核心,负责整个工程大系统的技术决策、技术指挥和技术协调。孙家栋在审定各大系统总体方案和进行大总体协调工作中,坚持航天系统工程目标性、协调性和最佳性的原则,强调整体观念,从全局出发。中国第二代应用卫星航天工程正在加紧研制之中。 孙家栋是中国卫星技术和航天工程的主要开创者之一。近40年来,他对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事业上。他为人正直,顾全大局,善于团结同志,勇于承担责任,在长期领导大型工程研制的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特点和工作风格。系统思想方法是他重要的思维特点,严格按程序办事,循序渐进,创新与求实相结合是他重要的工作特点;善于组织和引导科技人员,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是他重要的工作风格。他已步入老年,仍勤奋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继续拼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