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钢

        裴钢,细胞生物学家,1953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1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学士;1981~1984年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硕士;1985。1986年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讲师。1986年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临床药理系。访问学者;1987~1991年美国NorthCarolina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系,博士;1992。1995年初美国【)uke大学医学中心。HowardHughes研究所,博士后。1995年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
        裴钢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及其调控的研究,早期在美国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凝血酶原激活机理和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功能等方面。1995年回国应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一德国Mak Planck学会联合实验室,领导青年科学家小组开展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的调控以及与其他信号转导体系间相互作用(crosstalk)的实验研究。在细胞信号转导及其调控领域取得了下述主要成绩。
        1.在G蛋白偶联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方面。分析了凝血酶原结构功能关系并揭示了细胞膜磷脂组成对凝血酶原信号传递的特异性贡献。创建了制备高纯度G蛋白偶联受体的方法,揭示了受体激酶和G蛋白bg亚基的特异性作用。证明具有组成型活性的变异受体处于自发性磷酸化和脱敏状态,并直接显示了受体反向激动剂对这种自发活性的拮抗作用,上述研究对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的基本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2.在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的调控研究方面。证明阿片受体在激动剂作用下发生磷酸化而导致阿片受体脱敏,证明b一棚Testin对阿片信号的调控具有受体亚型特异性,揭示阿片受体介导的信号可通过非AC—cAMP途径引起MAPK等重要蛋白激酶信号分子的激活,而对阿片受体介导的信号产生负反馈调节。揭示了阿片受体信号脱敏和负反馈调节在阿片成瘾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3.在其他信号转导系统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方面。证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激活引起阿片受体的脱敏,发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经过G蛋白途径激活p38MAPK,仰制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发现中药有效成分TCS能与一类作为H1V共受体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增强受体的激活而发挥抗HIV作用。上述研究揭示了离子通道或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间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裴钢等人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回国后发表40多篇),近年来已被SCI收录的专业杂志引用近500次。
        裴钢5年来,立足于国内条件,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在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取得了国际水平的学术成绩,推动了我国信号转导研究的发展,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7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8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裴钢还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品学兼优、基本功扎实、勇于攀登世界高峰的年轻科学人才。他指导的四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分别获得“中国优秀博士后”奖励基金、“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德国洪堡Fellowship,世界卫生组织Fellowship等荣誉,其中二名出站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课题组长。裴钢研究员指导的研究生中有多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谈家桢一九源生命科学奖学金一等奖、地奥奖学金、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上海一联合利华研究与发展基金奖学金等奖励,裴钢本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裴钢现主持国家基金委“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人类基因组研究特别资助项目等,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微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组专家、学科评审组专家,《生理学报》、《实验生物学报》、《cell Research>)、《中国神经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并为国际学术杂志审阅来稿。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