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辅,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主任,上海(华山)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所长,WHO神经研究和培训中心副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良辅1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前身)。毕业后曾从事普外科和手外科工作,1970年师从中国神经外科奠基人史玉泉教授,开始了自己经外科事业。1976年周良辅参与主持中国首台神经外科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的研制,早期专研于神经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首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创造性地提出前颅底硬膜外手术入路治疗前颅底脑膜瘤,被誉为“最独特的手术入路,最精细的手术操作”,这一技术已作为标准术式,成为中国神经外科教材内容,因此也被邀请参与编写中国首部显微外科巨著《Microsurgery》(Springer出版社)。此后,周良辅率先在中国开展Seldinger技术脑血管造影,国际上首次采用“动脉瘤切除+载瘤动脉端端吻合”治疗巨型大脑中动脉梭形动脉瘤,并且提出多项“颅内外血管搭桥+吻合”新技术,秉承显微外科理念,开展经一侧开颅手术,一次同时切除两侧大脑深部5个动脉瘤,是世界首例同类手术,成功治疗既往被称为“绝症”的颅内复杂动脉瘤。鉴于在显微神经外科和脑血管病手术治疗中的卓越贡献,1986年他荣获了卫生部和中国医学论坛报首届“杰出外科医生奖”的称号,1990年因“难治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5年因“前颅底肿瘤显微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因“建立外科新技术治疗颅内难治部位病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良辅自1984年开始至今一直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30年来他坚持着“继往开来,高瞻远瞩”的志向,身体力行地去推动华山神经外科和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特别在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方面不遗余力。1993年他率先引进全中国第一台伽玛刀(Lekcell),1997年在国内率先引进第一台神经导航,2005年和2009年分别引进了中国第一台低场强术中核磁共振(Odim,0.15T)和第一台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S,3.0T),由此引领了中国神经导航外科。正是由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多年来攻克了数以百计的神经外科疑难杂症,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这也使得原本仅百来张床位的科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医疗压力,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就医需求,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周良辅大胆着手医疗改革,于2002年成立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集团)医院,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巨大的医疗需求,更是为以后中国神经外科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直至今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共拥有床位600余张,年门诊量5万人次,急诊量5千人次,拥有现代化神经外科手术室25间,年手术量业已突破15000台,70~80%病人来自全国各省市和亚太地区,5%来自欧美;其中50~60%为疑难病例,是目前全球临床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因“上海诞生全球最大神经外科诊疗中心”而入选改革开放30周年上海卫生系统十大成果。
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周良辅更注重学科平台的建设,多年来主持开展了多项神经外科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多个研究中心,他所带领的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目前是博士点(198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990)、WHO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1982,1990)、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1989,2001,2008)、“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I期,II期,III期)、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1993,1996,2004, 2008)、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首批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012)。
周良辅多年来始终站在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前沿,特别在脑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方面涉猎广泛、造诣极深。脑肿瘤方面,高场强术中核磁共振(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代表了世界神经外科的未来,2009年周良辅建立了国内首个以脑胶质瘤治疗为核心的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开展了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脑胶质瘤临床试验,首次获得“功能影像导航手术能显著提高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疗效”的临床一级证据,被誉为“象征中国神经外科力量在世界的崛起”;2009年主持成立“华山脑胶质瘤诊疗中心”,牵头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脑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是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干细胞样抗原致敏DC疫苗,为胶质瘤治疗带来新的曙光。脑血管方面,自1999年起周良辅就在国内率先建立一套脑动脉瘤诊治新规范,使得脑动脉瘤术后死亡率由10~15%降至3%。既往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被称为难治性脑血管疾病,周良辅主持团队通过12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首创“多影像融合技术”和“微导管定位技术”,精确定位肿瘤,大大降低了术后的致残率,同时首次确定了“上下三角区”2个新手术安全区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创造性提出“硬膜外手术新入路”切除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成功解决了难治性海绵状血管瘤这一世界性的手术难题。在颅脑外伤方面,周良辅领衔的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颅脑外伤救治的单位之一,2005年在上海市政府“3年行动计划”指导下,主持成立“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牵头完成了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外伤诊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建立了相应的颅脑外伤数据库,被国际评论称为近年来非常重要的颅脑外伤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将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作为学科带头人,周良辅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5项;承担包括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支撑计划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基金数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出版论著15本,其中《现代神经外科学》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周良辅是一名医生,一名院士,更是一名好的导师。多年来他培养学生近百名,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整体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学术人才梯队,包括在职正教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32人。核心成员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1名,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各1名,均为国内神经外科领域的首位获得者。此外还包括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首届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等。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担任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主委、副主委共20人次。而作为中国神经外科领军人物,周良辅十分注重国内神经外科的推广和教育,主办了国家级学习班90期,培养来自全国各地3000多名神经外科专业人才,特别注重来自偏远地区神经外科医生的培训,多数毕业生成为所在地区神经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推动了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鉴于他对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杰出贡献,周良辅教授由此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从1965年至今,周良辅的从医生涯已走过近50个年头,50年的峥嵘岁月,他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用“杏林圣手”践行“悬壶济世”,用“大医精诚”实现“报效国家”,医学路上,他从未懈怠的背影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后辈,患者性命相托,医生唯有“努力”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