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

李蓬,女,1965年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并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9月至1991年12月赴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系就读研究生;1992年1月至1995年10月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医学专业就读并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博士后;1996年12月至1997年11月在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任博士后与研究助理;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就职于新加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助理教授与研究室主任;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副教授(获终身制);2006年6月至今任职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

李蓬教授独立建立实验室多年,长期从事肥胖症及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通过模式动物以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首次发现在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CIDE家族蛋白,并详细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回国前李蓬教授已经是国际脂代谢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以其为通讯作者的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ell Biology等期刊上。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六年来,李蓬教授潜心科研,在Nature Medicine, Cell Metabolism, Hepatology, JCB, EMBO J, Diabete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总引用次数6500余次。

其科学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肥胖和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代谢性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在我国急剧上升,为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李蓬教授实验室首次建立了Cidea 基因缺失小鼠模型,发现Cidea 基因缺失小鼠能量代谢速度加快,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能抵抗高脂引起的肥胖和糖尿病。首次证明CIDE 家族蛋白可以通过调节脂代谢而调节肥胖和糖尿病发生和发展,发现了调节脂代谢的新途径,也为后续研究CIDE 的作用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此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该文章发表后被多家杂志引用,李蓬被邀为著名分子医学杂志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写综述报告。

利用多种新颖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李蓬教授的后续研究表明CIDE家族蛋白中的Cidea和Fsp27 可在脂滴-脂滴接触点大量富集,介导脂肪由小脂滴向大脂滴的定向转移,从而形成一个较大的脂滴。上述研究首次提出了脂滴生长和肥胖发生的一种全新理论和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脂滴的生物学奠定了基础,并为以脂滴为药物靶点来治疗脂紊乱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该研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细胞生物学知名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被F1000引文三次,在脂代谢领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好评。

(2)脂肪肝发生和发展的新机制:

脂肪肝是另一种广泛影响人民健康的代谢性疾病。Cideb是一种特异表达于肝脏的蛋白。李蓬教授实验室建立了Cideb基因缺失小鼠,并发现这种小鼠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肝脏中脂代谢速率增加,可抵抗高脂引起的肥胖及脂肪肝的发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ideb可定位于光滑内质网和脂滴上,与apoB 蛋白作用将TAG向VLDL前体传递,进而促进VLDL的脂化和成熟,从分子水平上解析了Cideb是如何参与和调控肝脏细胞的脂代谢和分泌的机制。该论文发表在Cell metabolism,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关于VLDL 成熟过程中脂类的来源以及调控的重大问题,代表了近年来代谢性疾病机制研究的重大发现之一。该论文被Nature China,A-IMBN以及F-1000特别报道。

她实验室近来的研究还表明,除了Cideb外,Cidea在高脂饮食或者ob/ob肥胖小鼠以及患有脂肪肝的人群的肝脏中高度表达。肝脏特异性基因沉默或敲除Cidea 可明显缓解脂肪肝发生的程度。另外他们还发现Cidea是介导饱和脂肪酸引起的脂肪肝发生的重要调节蛋白。这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了CIDE蛋白在脂肪肝发生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脂肪肝发生和发展的新机制,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乳腺脂质分泌和婴儿成活

对于任何一种哺乳动物来说,母亲的乳汁都代表着生命的传承,一旦乳汁出现问题,新生儿便无法存活。李蓬教授实验室发现Cidea蛋白在孕期及哺乳期乳腺上皮细胞中有特异性的高表达,Cidea基因缺失小鼠的乳汁中脂肪含量大大减少,子代无法生存。进一步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表明,Cidea蛋白可以进入细胞核与重要转录因子C/EBP相互作用,调节一系列基因包括促进乳汁分泌的XOR蛋白的表达。这项研究阐明了乳腺脂类分泌的新机制,揭示了Cidea的新功能,为脂代谢、哺乳缺陷的致病机理以及新生儿健康和存活等领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研究发表于2012 Nature medicine上。

李蓬教授在Wang Xiaodong 博士实验室做博士后期间运用生物化学方法首次分离和纯化了Caspase-9,鉴定了在细胞凋亡中起中心作用的细胞色素C,caspase-9 与Apaf-1复合物。该论文1997年在Cell杂志发表后,总引用次数已达4000余次,于2003 年被评为细胞杂志创刊30 年来最具影响和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次年应邀在Cell杂志30 年创刊纪念刊上写了相关文章。该研究被认为是细胞凋亡领域的里程碑发现之一。

李蓬教授于1987年获得中美CUSBEA奖学金;1999年获得新加坡国家青年科学家奖(每年1-2人);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人才基金;2008年获得清华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2008年获得第一届亚太国际分子生物学网络为奖励亚太地区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阿瑟科恩伯格纪念讲演奖(每年一人)。因为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她担任多个国际杂志(如JBC等)的编委,数次受邀在国际著名会议,如美国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欧洲国际脂生物学协会年会,美国FASEB夏季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并多次主持召开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会议。

李蓬教授在清华大学期间独立承担了“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和“细胞代谢”等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两门课程均以英语讲解,教学方法深入浅出,课程涵盖知识面广泛,既包括重要历史文献又结合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深受学生欢迎。回到清华后招收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多人,迄今已有6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6名获得硕士学位,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近20位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训练和论文设计训练,并有多位博士后在李蓬教授实验室训练后进入到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岗位。李蓬教授回国后承担了多个重要科研项目如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担任国际脂生物学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唯一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生理学科的咨询委员,生理学科评审专家,国家动物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北京市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总之多年来,李蓬教授一直致力于脂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她的研究内容新颖,方法多样,科学问题集中,工作系统,在代谢领域独树一帜,尤其是回到国内后,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其研究系统阐明了代谢性疾病尤其是肥胖和糖尿病等的发生、发展的新机制,代表了国际脂代谢领域的前沿水平,也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药物靶点。她同时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在国家生理科学的发展,代谢性疾病研究人才的培养,国际代谢领域专家的交流和合作等多个方面兢兢业业工作,对我国代谢研究领域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