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卿,男,1946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康平县,外弹道学与灵巧(智能)弹药武器系统工程技术专家。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1年-1984年在美国Texas A﹠M大学研修控制工程。现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枪炮弹箭专家组顾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绍卿院士长期致力于智能弹药——末敏弹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以及火箭外弹道理论研究,相继担任末敏弹预研总研究师、先期演示验证总研究师、多个末敏弹武器系统型号总设计师等职,为我国末敏弹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开拓与发展以及火箭弹外弹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末敏弹技术与装备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我国野战火箭散布、稳定性和偏差修正理论体系及灵巧(智能)弹药理论和工程设计方法体系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国防发明专利8项(另有受理专利7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8篇。2010年被中组部等五部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称号。
一、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火箭弹外弹道理论,提出了“高初速、低加速”、“风偏速差”、“推偏转速反比”等理论,建立了动稳定性理论、散布理论及外弹道偏差修正理论体系,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散布和稳定性理论专著《火箭弹散布和稳定性理论》和第一部外弹道修正理论专著《火箭外弹道偏差与修正理论》。
二、经20余年努力,开拓了我国具有重大国防意义的末敏弹这一智能弹药领域,实现了末敏弹技术升级与系列化发展,使我国跻身于美、德、俄等能自主研发末敏弹这一智能弹药的先进国家行列
1.“八五”、“九五”期间,作为总研究师,主持完成国防重大关键技术“末敏弹系统技术”和“末敏弹系统先期技术演示验证”预研工作,突破了末敏弹关键技术,实现了工程化集成,开辟了末敏弹技术领域。对此,总装备部曾给予表彰并将该技术作为国防重大预研成果展出。
2.至2008年,作为总设计师,主持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个末敏弹武器系统“远程多管火箭炮末敏弹武器系统”,其对目标的命中率领先国际水平达23~37个百分点,现已大量装备部队,装备费达15亿元。总装备部陆装定型审查委员会认为,“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军开辟了智能弹药装备的新领域,使我军‘常规弹药向智能化发展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曹刚川批示),标志着我国在末敏弹技术领域已跃入世界先进行列。”该末敏弹武器系统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从2009年起,同时担任二个国家重点装备“×加榴炮末敏弹系统”和“×炮射末敏弹系统”以及外贸“大口径火炮末敏弹系统”总设计师。与火箭末敏弹相比,由于炮射末敏弹的高过载(15000g)、大转速(20000转/分)、小体积,系统技术难度大大增加。两年多来,带领科研团队,发挥个人专长解决了总体方案优化、系统小型化集成、薄壁弹体结构强度、抛射过程多体碰撞、减速减旋、稳态扫描、光电子部件抗过载、目标特征选择与目标背景知识库建立等关键技术,创造并成功实现了红外/毫米波/激光雷达多模探测,建立了多模多特征目标探测识别模型,发展了智能化目标探测识别算法,大幅提升了末敏弹的探测识别、战场环境适应和抗干扰能力,实现了末敏弹的技术升级与拓展。
中国科协在2010~2011年度学科发展状况报告中指出:“继自主研制成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弹之后,我国又取得了炮射末敏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4.出版了该领域第一部理论专著与工程技术专著《末敏弹系统理论》、《灵巧弹药工程》。中国科协2010~2011年度学科发展报告指出,这是“具有原创性技术和理论成果的专著,基本形成了我国末敏弹先进的设计、分析、仿真、试验、评估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提出了末敏弹系统仿真试验、探测识别攻击性能试验、稳态扫描系统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与试验测试平台系统技术方案,并据此建成了比较完备的研发试验测试系统;负责编制了末敏弹的第一个国家军用标准《末敏弹通用规范》;主持完成第一部《末敏弹制造与验收规范》;起草了“九五”至“十二五”我国末敏弹发展规划;培养出一支高水平末敏弹研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