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胜联

罗胜联,1962年2月生,博士,教授。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86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中南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9年任有色公司长沙环境保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000年至2008年任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英国皇家工程院Andre Geim院士邀请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访问教授。2009年至今任南昌航空大学副校长、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水污染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西省“555”赣鄱英才首批人选,江西省环境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江西省环境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农工民主党中央环境资源委员会委员。担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Applied Bioresearch》,《环境科学与技术》与《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杂志编委。

罗胜联长期从事重金属废水与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理论与工程研究,主要科技成就如下:

一、针对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废水的循环回收利用问题,率先运用络合回流技术研究开发了石灰乳+活性渣回流处理工艺,并通过分子设计与组分设计开发了适应高钙、高温水体系的YJ系列水质稳定剂,设计了渣回流系统与相应的回水系统等,实现了净化水在有色工业企业各生产工序的全面应用。解决了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废水长期不能回用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废水在有色冶金生产过程各个工序中回用,使废水总回用率超过90%。同时,阐明了不同有机络合离子与重金属离子在水相的传质与相互作用规律及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成因;发现了水质稳定剂在铅锌电解过程中特有的电化学形为;揭示了基于官能团诱导的高温、高钙水环境中水质稳定剂的作用机理。该成果已在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西北铅锌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和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等8个国有特大型有色工业企业中应用,建设了1000万吨/年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项目实施来,累计节水5亿多吨,年减排重金属100多吨。建立了年产值过亿元的环保工业企业1个。该成果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二、针对化学方法不能深度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工程难题,发现在高重金属浓度环境下存在高耐受新菌种,建立了这类特异功能菌的有效分离方法、模化培养及固定化技术,阐明了菌种在复杂环境中去除重金属的靶向作用机制。并且基于分子设计理念,发明了细菌代谢产物功能扩增的多基团嫁接方法,建立了基于有效代谢产物的多基团协同调控方法。基于以上研究,发明了多金属复杂冶炼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与回用一体化工艺、重金属废水与药剂高效混合反应器、及高效的固液分离方法,实现了大规模重金属废水深度净化的工程化与推广应用。该有色重金属废水的微生物深度净化技术体系已应用于国内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金属废水处理工程,废水回用率由40%左右提高到95%以上,净化水优于国家新颁布的《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年减排铅、锌、汞、镉、砷、铊等重金属110.76吨。新技术列入2009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并获得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2。

三、针对传统方法在重金属及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存在的成本高、工艺复杂、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发现了超累积植物内生菌具有特异靶向净化污染物的能力,阐明了重金属胁迫下植物及其内生菌的解毒机制,揭示了内生菌的促生作用和累积污染物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促生内生菌强化超累积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和能源作物-超累积植物内生菌协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方法,使植物-内生菌联合修复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土壤成为了可能。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在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Bioresource Technology 、Chemosphere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四、针对有机污染物尤其是POPs的难以彻底矿化难题,发明了可高效净化有机污染物和POPs的纳米材料构建与功能调控新方法。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以TiO2纳米管阵列为基底的复合功能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技术,建立了电化学一步法制备具有特异微结构纳米材料的新途径,制备出可高度定向生长、结构有序、尺寸可控可调的纳米光催化剂,发明了多类具有特定功能纳米材料的构建与功能调控新方法,制备得到多类新颖的、具有高光电效率、高催化活性的复合环境功能材料(如:Co-Ag-Pt/TiO2、PtAu/TiO2、Cu2O/TiO2、Bi2S3/TiO2、Bi2Te3/TiO2等)。揭示了纳米光催化材料在有机污染环境下的构效关系,阐明了纳米材料与有机污染物界面作用机制。此外,基于TiO2纳米管阵列还构建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光学特性、可直接用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筛查的固体高效荧光传感器。研究成果已获授权专利7项,出版专著1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ChemistryViews对研究内容进行专题评述,被包括Chem Rev、Chem Soc Rev、JACS等国际顶级期刊在内的文献他引247次。该系列研究成果在本领域持续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在多年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罗胜联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以上奖励6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项;近10年发表研究论文143篇[SCI收录116篇,通讯或第一作者SCI收录55篇(IF > 3.0的26篇),论文他引622次;EI收录87篇],出版专著2部。并因其在环境领域的杰出贡献获2012年度国际能源与环境领域大奖ENI奖的提名。培养研究生30余名,其中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