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安教授, 1963年出生于广东省深圳。贵州大学副校长,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3年贵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获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精细化工(农药)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新农药研发与有害生物防控领域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和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4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省最高科技贡献奖1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三等奖14项,在重要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百余篇,获专利授权16项,主编专著5部,培养指导出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贵州省核心专家1名、省管专家4名、省优秀科技人才3名、博士后1名、博士14名、硕士62名。先后获国家首批杰出专业人才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贵州省核心专家、建国60周年中国农药工业突出贡献奖、贵州改革开放三十年30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等荣誉称号,是我国农药学领域优秀学术学科带头人。宋宝安教授在绿色农药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获得重大创新贡献,在技术发明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获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高水平业绩。
一、围绕国家和区域需求、开拓创新,创新研究取得新突破。
1986年以来,宋宝安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历经二十多年发展,始终围绕我国农业生产中作物保护重大科技需求,长期坚持开展新型绿色抗植物病毒剂、杀虫剂、杀菌剂的创制与应用开发研究,逐渐形成了包括从天然产物和化学合成的化合物中寻找药物新先导结构、新作用靶标和作用机制、绿色新农药的创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并成功创制出抗植物病毒新药—毒氟磷,发现了一批如病毒硝、恶唑砜等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候选药物。与此同时,积极指导团队青年教授申报和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和应用基础研究及试验示范工作; 坚持每1-2周请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实验室做学术报告。先后应邀来实验室讲学的专家学者达200人次,举办学术会议20余次,应邀在国内外会议作学术报告50余次。利用省“候鸟计划”等人才政策,引进美国和新加坡和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智力资源,选送学术骨干赴国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或开展合作研究,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德州大学开展广泛合作交流,主办了中美化学生物学等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提升农药学学科国际影响力。
自主研究开发出甲基立枯磷、恶霉灵、噻嗪酮、毒死蜱、甲胺磷和吡虫啉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为我国众多农药企业采用,产生显著经济效益;自主开发出广枯灵系列新产品农药,在国内首家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西南地区及全国推广应用,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土传病害防治的主导药剂;围绕我国农药骨干品种吡虫啉技术瓶颈,自主开发成功吡虫啉合成新工艺,实现了产业化,形成600吨/年规模,使生产成本由当年每吨200万元降低到10万元,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吨位的吡虫啉生产线之一,为我国农药工业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教书育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
2000年以来抓住我省首批博士点申报成功机会,作为农药学博士点负责人宋宝安教授,努力加强博士点建设,建设成效卓越。先后实现了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绿色农药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绿色农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贵州省多个国家科教指标零的突破。现有在站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已培养出博士后2人、博士29人、硕士219人,大多已成为全国各条战线优秀人才,其中有杨松教授荣升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和贵州省核心专家,另有4人荣升省管专家,4人荣升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并为全省高校培养了40名高级职称教师。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创新团队30名成员中,有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贵州省核心专家2人,贵州省省管专家5人。
三、根植沃土、服务三农, 把论文写在农业生产大地上。
2007年以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在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爆发,2010年全国爆发面积2000万亩,对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这一重大技术难题,作为全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专家组副组长带领他的团队成员,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江西等省区建设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防控示范基地,提出抗病毒药剂与媒介昆虫防治药剂联用的治虫防病策略,采取区域联防联控和关键时间统防统治,以“缓释性持效杀虫剂的治虫防病技术”、“抗病毒剂化学减害技术”和“病毒病的早期诊断与监测预警技术”三个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为支撑,结合“无毒育秧”、“灯光诱杀”“稻鸭共育控害”、“生态调控”等防治技术,有效控制了我国水稻病虫危害。编制发放了诊断和防控技术手册,对贵州、湖南、江西、广西、重庆、四川等多个省份植保技术人员及农户进行了大范围培训,常年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倾听农民呼声,取样本、做实验,研发出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术,并指导农户进行防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做出了贡献,受到广大基层植保人员和农户好评。该项技术成果累计推广面积达1830万亩,累计增收41亿元,为保障我国粮食与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荣获大奖、捐赠学校、设立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和学生科技创新。
2011年11月26日上午,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被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贵州省最高科技重大贡献奖“黔灵科技贡献奖”,奖金100万元。3天之后,宋宝安将奖金100万元全部捐赠给贵州大学,用于设立“卓越基金”,以鼓励学校在科技创新中做出成绩的广大青年教师和在校研究生。他的捐赠,充分体现宋宝安教授教书育人和治学严谨崇高品德及学科领头人风范,有力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