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基,1953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著名的药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7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先后留学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1993年获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药学博士学位,并在奥塔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起在中国药科大学任教至今。现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方法”重点研究室主任,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
兼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理事长,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总体组专家,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药代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执行理事。担任Therapeut Del、APS、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等SCI、核心知名学术期刊杂志的副主编、编委。
王广基教授一直致力于新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教学工作,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率先在我国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技术平台,开拓了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现代研究理论与方法,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靶细胞“微观药代动力学”研究新理论,为推动药代动力学研究从“单成分”向“多成分”、从“宏观”向“微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中药现代化研究。
一、成功建立了国际先进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技术体系
我国创新药物的技术研发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王广基教授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矻矻以求,围绕创新药物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筛选、评价与研究的技术难点,成功突破了10项关键技术难题,包括基于整体、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体内外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研究模型与技术等,建立了创新药物药代研究及先导化合物ADME特性快速评价二个规范的技术体系,部分研究成果已写入我国《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有力推动了我国药代动力学研究与国际接轨;完成了25个创新药物、83个候选化合物及新制剂的药代评价;作为主要完成人,与其他专家共同主持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心律失常一类创新药物盐酸关附甲素和抗糖尿病肾病一类中药大黄酸的研发。作为“重大专项”课题“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的全国牵头人,在推动我国药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二、开辟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新领域
中药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众多、作用机制复杂,阐明其体内外物质基础及作用过程是世界药学研究的科学难题,也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瓶颈。基于中医药特点结合药代动力学现代理论与方法,王广基教授极富建设性地解决了中药复杂未知成分快速鉴定技术、体内外物质组关联网络分析技术、中药多成分定量分析与药代研究技术等技术难题。针对临床中药复方、中西药合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药长期使用对药酶影响的“净效应”理论以及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新理论与新技术,为制定合理的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共完成了5个中药大品种及12味中药的药代研究。 “脉络宁注射液”技术改造成绩显著,改造后三年销售额上升41.5%,2010年达8.15亿元。该项研究成果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三、开创了“靶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模式
经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理论方法是基于血药浓度与药效建立的相关性。现代研究表明经典药动研究难以解释靶点位于细胞内的药物的药效与表观血药浓度的不相关性的问题。王广基教授不囿于传统理论的限制,敢于探索,创新性的建立了细胞/亚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技术体系,深刻揭示了药物在靶细胞内的摄取、转运、分布及与靶点结合的动力学特征,系统建立了靶细胞药动/药效结合研究新模型。首次在亚细胞水平定量解析了药物PK/PD机制与药代贡献度;发现人参皂苷Rh2与23-羟基白桦酸具有增敏和逆转肿瘤耐药的作用;基于细胞内代谢处置研究发现了NQO1为丹参二萜醌类化合物抗肿瘤的细胞内分子新靶标。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应国际药代动力学最权威的期刊Drug Metab Rev主编的邀请发表了相关综述论文,系统诠释了“靶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科学内涵、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方法,使药代动力学研究从血浆(宏观)到细胞(微观)水平,拓展了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药代动力学学科的发展。
迄今为止,王广基教授已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重点课题23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它部省级奖4项。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领域顶级权威杂志Drug Metab Rev、Drug Metab Dispos、Curr Drug Metab、Anal Chem、Br J Pharmacol等发表论文305篇,其中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173篇,SCI他引1469次。申请发明专利40项(授权13项)、软件著作权1项。
2006年获第九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奖二等奖;2007年获中国侨联第二届归侨侨眷“科技创新人才奖”;2008年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特等奖;2009年获全国侨界“十杰”、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的荣誉称号;2012年获中国侨界贡献奖。
王广基教授为人谦和,治学严谨。他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祖国药学事业,始终坚持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工作,勤奋躬耕,锐意进取。他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提携后学。作为学科带头人,2003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主编出版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用书,对我国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的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建立了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团结向上的研究团队。作为博士生导师,已累计培养硕、博研究生85名,其中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毕业研究生中有13人已成为正教授,10人成为副教授。一大批毕业研究生已成长为我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为祖国药学事业发展贡献着青春和力量。
在潜心科研的同时,王广基教授始终不忘社会责任,真情回馈社会。2008年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所获奖金全部用于资助南京市一中春蕾班的20名女高中生,帮助贫困学子圆大学之梦,被评为南京市“春蕾圆梦工程”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