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华

38岁,他荣获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岁,他被破格评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4岁,他成为了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他就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丁文华。30年来,丁文华始终走在中国广播电视技术的最前沿,始终把自己的毕生追求与把中央电视台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的国际一流媒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多项科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推动我国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中做出了突出、重大的贡献,他用创新不断书写着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丁文华,广播电视技术专家,2000年任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曾荣获“王选科技进步杰出人才奖”,被亚太地区广播电视联盟授予“Engineering Industry Excellence Award”。其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2012年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敢于创新,助推央视跻身技术一流媒体

“从技术角度上我们提出未来五年中央电视台在技术层面重点发展的三个方面,一是高清的战略,大力推进高清全面的普及;二是在三网融合大的形势下,中央电视台的内容战略,从技术层面就是要做好多种平台的内容分发或者是支持专有平台的内容制作的准备;三是国际战略,技术上如何实施和保障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报道采集网络。三个战略目标需要非常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坚实的技术支撑平台”。在BIRTV2010主题报告会上,丁文华指出了中央电视台“十二五”期间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他就是这样,始终把自己的事业追求与电视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1982年,丁文华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一入台便参与了彩电中心(中央电视台现址)的工艺设计与施工建设整个过程,这似乎预示着他一生的事业与电视台的技术建设与发展密不可分。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电视台即使作为国家电视台,在硬件和软件技术上同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丁文华作为技术负责人积极跟踪引入了多项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央电视台制播技术不断朝高水平发展。1996年,他负责建设了中央电视台亚特兰大奥运会电视报道中心,这是我国首次独立在前方搭建大型综合转播技术平台,使央视跨入了强国媒体的奥运报道行列。1997年,他负责建设的香港回归电视转播系统,首次成功实现了央视72小时连续报道,其后还完成了三峡大坝截流、钱塘江大潮、国庆50周年、60周年阅兵式和香港、澳门回归等重大事件的电视转播,50周年阅兵式转播,是我国首次进行的高清转播。多少个连续作战的日日夜夜,他坐镇前方,从亲自设计技术实施方案到搭建前方演播室,从登上50余米的高空吊车检查机位到盛夏时节进入50余度的在建机房检查施工质量,每一个技术细节每一个实操环节,他都严谨认真,不遗余力。这些家喻户晓的大型电视转播实践不但迅速提升了央视的国内外品牌价值,还锻炼出了一批业务精湛的技术团队,为央视在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和人才队伍基础。

作为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是央视技术蓝图规划的总设计师,他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广播电视技术理念和成果,致力于推进中央电视台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经过十余年努力,中央电视台在采集、制作、播出、存储四个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打造了一套完整的采、编、播、存文件化的网络制播体系,有效降低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极大提高了节目制播效率。目前,中央电视台在全程文件化网络制播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部署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功构建了覆盖全球的新闻报道网络,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以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电视转播中成功应用部署了全流程文件化的网络制播体系。

自主创新,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技术进步

“该项目成功地解决了各环节中文件化及网络化技术难题,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基于磁带的节目生产环境和制播流程,提高了节目生产效率和节目制播协同共享能力,降低了制播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创造性的建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视节目制播技术体系。项目成果使得我国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广播电视等文化体制改革打下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在由丁文华主持完成的我国“新一代电视台网络化制播系统及重大应用”项目的技术鉴定会上,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等技术专家对项目的技术水平和重要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目前,该项目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广播电视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技术支撑平台。

电视是我国最重要的宣传媒介,是关系国家舆论导向和文化安全的重要阵地。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视传播体系,中央、省、市、县共有2000余家电视台,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95%,节目制播需求非常大、安全播出要求也非常高,电视节目的劣播、错播、停播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为此,电视台的技术装备必须达到最高级别的广播级技术要求,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长期以来,电视台采用的传统线性制播设备一直以磁带为载体,制播效率低。节目的制作手段单一,无法共享和协同工作,多代复制后图像质量劣化,系统级的安全可靠性无法保证。而且,这些传统的广播级制播设备一直被国外垄断,我国电视台只能被动引进,系统部署和维护成本高昂。在2000年初期以前,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国电视行业飞速发展的突出问题。

如何在资源和成本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电视节目制播业务的质量、效率和安全呢?带着使命感的丁文华再次用行动证明着自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事业追求,他主持研发并创建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电视台网络化制播系统,努力为我国广电行业走出一条全新的技术发展路线。项目在推动我国广电行业的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实现了自主科技创新,使我国电视台的核心制播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彻底改变了我国电视台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使我国广电科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全流程文件化的网络制播体系已经成为各国电视台技术发展的方向。二是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大繁荣,大发展,项目成果在中央电视台和海内外电视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有效提高了电视台节目生产的制播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单套节目生产平台的生产效率从10分钟/天提升到30分钟/天,使用成本从450元/小时降低到150元/小时。四是培养储备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为我国广电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引领创新,积极把握电视媒体技术发展方向

“中国广电业,包括所有的电视台在过去的十年中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我们尚不能满足,因为回头一看实际还有很多的问题,应该认真考量。”在2012年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上,丁文华又开始为电视制播业务未来的技术发展未雨绸缪。

2006年,作为总设计师,丁文华全面负责央视新址电视技术系统的设计建设工作,新址集中央视多年来的技术研究成果和最佳业务实践,采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同现址、音像资料馆构建成为央视的核心战略布局,与央视的2个海外分台、5个中心记者站、63个海外记者站形成全球制播一体化网络,共同形成每天生产260小时节目,支持50套播出系统的全面基于文件的高清化网络制播体系。项目建成后,中央电视台将是国际上首个在全台完全部署全流程文件化网络制播体系的国家电视台。新址电视技术系统设计的许多关键设计成果已经得到成功的部署应用。其中在2008年主持建设的央视北京奥运会电视报道中心,是当时所有持权转播商中规模最大的文件化网络制播报道系统,受到美、英、日等多国媒体同行的关注。2009年,在美国NAB广播电视论坛上,丁文华代表我国做了《Perfect Olympic,Future CCTV》的主题演讲,向国际同行全面介绍了奥运转播取得的成功经验,展望了央视新台址的工艺系统设计方案。

目前,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始密切跟踪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且在新台址的设计中引入了云计算的概念。建设新闻生产的云平台,支持全球的新闻节目协同制作,在第一时间将记者的采访内容完成播出和分发。建设内容服务的云平台,在平台上提供内容云,其中的内容不但可供台内使用,还可以提供B2B、B2C服务,形成基于云计算的内容分发。这些未雨绸缪的考量,不仅关系到央视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整个电视行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把中央电视台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的国际一流媒体,这不仅仅是丁文华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他为之奋斗的毕生追求。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