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陈勇,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工程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勇于1981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1993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工系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3年和2008年分别当选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所长、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兼任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弃物专委会委员,国家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国家清洁煤利用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特聘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十五”国家863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陈勇长期从事有机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工业污泥、市政污泥、畜禽粪便、农林废弃物等)资源化与能源化的研究,根据各类废弃物具有共性元素C/H/O/N/P的特点,以营养元素(C/N/P)和能量元素(C/H/O)设计利用路径,以降解差异性研发生物转化和热转化技术。通过系列关键技术创新、各种技术集成创新和多团队协同创新,设计了多种以固废为原料的逆生产工艺,并开发了相应的模块化组合技术,为挖掘以废弃物为基本物质的“城镇矿山”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应用成果。

一、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固体热解是物质在反应器内、一定条件下受热发生分解的反应过程,是热物理过程、化学反应与反应设备高度耦合且可控的工艺过程。研究固体热解理论对于固废的能源化利用至关重要。

1、提出可燃固废两段式热解燃烧新机制和模型。研究发现:复杂的垃圾可燃物可主要分为纤维类物质与聚合物类物质。分析发现:在热解燃烧时,长链大分子纤维类物质首先于873K-973K热解为分子量更小的CO\H2\CH4等可燃气和残碳,通过残碳的燃烧为热解过程提供热源,继而于973K以上发生纤维类物质中的可燃气的气相燃烧、聚合物类物质热解及气相燃烧,并在燃烧炉上部达到1200 K。以此建立了相应的两段式热解燃烧模型。由于气相燃烧(均相燃烧)比固体燃烧(非均相燃烧)容易控制、燃烧充分,从而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分解有害气体。此研究结果为改变传统垃圾直接燃烧方式,开发两段式热解燃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2、提出含氯有害气体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发现:有机氯释放温度低、速度快,大部分在气相中转化为腐蚀性的氯化氢和二噁英前驱体等含氯有害气体,而无机氯难以分解,并很少存于可燃物内,因此,得出有机氯是产生含氯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的结论。同时发现:氢氧化钙具有良好的脱氯效果,脱氯的最佳温度为873K-973K,脱氯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可用收缩核模型来描述。因此,采取炉内添加钙化合物及两段式热解燃烧的方式,可以促进除氯反应,抑制含氯有害气体(二噁英)的生成。

3、提出富氧热解制气的新机制。研究发现:在不同温度下富氧热解,可使混合固废转化为多用途、高值化的CO\H2\CH4等气体,为固废能源化利用开辟新途径。富氧热解可提高气体有效成分浓度,减少储气、分离、用气的负担;另外,氧当量比的选择不仅可控制气体产物热值,还可定向控制产物组分,因此,在一定当量比范围内,增加氧浓度有利于提高气体产物品位。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富氧热解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包括技术集成创新)

以上述热解理论和控污机制研究为基础,开发了相关技术。

1、开发了两段式可燃固废热解燃烧技术。主持开发了由热解室和气相燃烧室构成的固废两段式热解焚烧技术。在热解室与气相燃烧室之间具有一锥形缩颈和环形气室,环形气室通过多排喷风管向缩颈内腔喷入切向风,与热解室产生的燃气进行扰动混合,被设置于缩颈口的内置旋风燃烧器点燃形成旋风燃烧。热解燃烧与直接燃烧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炉排温度(热解气化段温度)低(873K-973K),可延长炉排寿命;炉排鼓风量大大减少,可减少粉尘夹带;可燃气在973K-1200K以上进行气相燃烧,加之炉内脱氯,可以抑制腐蚀性气体和二噁英前驱体的生成。

2、开发了可燃固废热解制气和低热值气发电技术。参与开发出可燃固废的热解制气技术,将不同比重和大小的固废高效地转化为清洁的可燃气。通过热解气化炉内结构的设计,使上部加料的固废自动向下移动,并通过物料的自重将热解气下压至底部排出。排出的气体经过焦油裂解、除尘、水洗、电捕焦等过程,使气体达到清洁和燃气发电设备的要求。由于常规柴油机只适用于柴油发电,所以必须加以改进,即在进气口加装一个专门设计的气体混合装置,以同时保证气体充分混合和燃烧。

三、在工程示范和工程化应用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在上述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础上,陈勇领导组织研究团队,制订工程示范和应用方案,进行设备和工程设计,积极将该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1、在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上的应用。将城市生活垃圾两段式热解燃烧、气化发电技术与分选、堆肥、水气渣净化、污泥制沼气等多项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主持开发了“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资源化综合成套设备”,使城市生活固废综合利用程度达到85%,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供了新的、符合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要求的处理模式。目前已建成3座、总处理量950吨/日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建成2座废弃物发酵产沼工程(古巴、坦桑尼亚)。为30多个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编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可行性报告及方案设计,其中7座、总处理量1500吨/日的垃圾处理厂已建成投产。

2、在城市难处理固废治理及能源化利用上的应用。针对难处理固废(医疗垃圾、城市家居固废)成分复杂、形状不一、含水、含氯率高,且含金属、玻璃及化学物质等难点问题,主持开发了城市家居固废热解燃烧锅炉,已推广应用20多套,累计生产蒸汽约300万吨。按每年利用固废约26万吨,相当于节油约9万吨。

陈勇先后主持欧盟框架计划、国家攻关、科技奥运、973课题等项目近50项;发表论文207篇(SCI收录58篇、EI收录25篇,他引472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17件;主编《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三卷)、《固体废弃物能利用技术》、《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路线图》(中、英文版)、《天然气水合物丛书》等著作5部;参与编著《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二十一世纪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等著作7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指导培养博士生23名。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