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

摘要:仝小林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并取得多项创新成绩:①攻克中医药长期面临的降糖难题;②提出了代谢综合征整体治疗的治则治法;③以方药量效关系研究为突破口,实践经方本源剂量,探索方药合理用量,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3部,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

 仝小林,男,1956年1月5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等职。     1988年获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5年11月间,任职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其中1991年至1994年间,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作客座研究员。2005年11月至今,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    

仝小林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近三十年,始终把继承和发展中医理论作为基本使命,把治病救人作为职责所在和最终鹄的,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主要工作分述如下:

一、从中医降糖难题入手,系统研究糖尿病中医治法治则

糖尿病古称“消渴”,“三多一少”被认为是其典型症状。近半世纪来,按传统“阴虚燥热”理论,以“滋阴清热”法降糖,效果不显著,以致中西医学界多认为中医降糖只能处于辅助地位。仝小林教授将《内经》“脾瘅”理论用于糖尿病研究,认为现代糖尿病与古代消渴在病机、证候、临床特征等方面已发生变化。通过5465例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及2518例2型糖尿病证候学研究,发现糖尿病人群中72.7%为肥胖(含超重),87%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证实“中满内热”为其核心病机,确定肝胃郁热、胃肠实热和气滞痰阻为主要证型,提出开郁清热基本治法(发明专利9项)。同行评价:“该研究针对中医药对糖尿病治疗存在的困惑和难点,采用中医经典理论思考,开拓了新的治疗方法,取得较确切疗效”;“按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突破三消辨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了中医糖尿病理论,解决了中药降糖难题”;“做了一份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原创性工作”。

分别以安慰剂和二甲双胍为对照,在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糖敏灵丸及清热降浊方降糖疗效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糖敏灵丸降糖疗效优于安慰剂,清热降浊方与二甲双胍相当,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阐述了其作用机理,两药均被列为国家重大创新药物(已转让)。其主要证型、治法、方药被纳入《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60篇,著《糖络杂病论》一书。有评论认为:“该书不仅对于现代糖尿病学的中医临床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证明了在当今临床重大疾病的主流治疗上,中医可以大有作为!”。

糖尿病及相关研究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糖络杂病论》获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著作)一等奖。

二、从中医角度解读代谢综合征,探讨代谢综合征的整体治疗方法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多代谢紊乱疾病,现代医学对于MS的整体治疗尚无有效方法。针对现状,仝小林教授尝试运用传统中医理论解读代谢综合征,并利用中医“多靶点”治疗优势,实践对代谢综合征的整体治疗。     受《内经》“膏”“浊”理论启发,提出MS的病理中心在胃肠。以1267例肥胖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建立膏人、脂人、肉人三型肥胖数学模型,辨析不同类型肥胖与MS的相关性。通过对4572例M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确立MS的主要证型和基本病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清胃降浊、消膏降浊等治法和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础的系列方药(转让处方5项)。通过三项与安慰剂(或阳性药物)前瞻性、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试验,确证以上方药具有减肥、降压、降糖、调脂等整体治疗作用。并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线,从干预炎症因子网络、关键代谢因子、TNF-α-NF-κB-PTP1B通路等不同途径,阐释了其整体治疗机制。同行评价该研究“解决了现代医学代谢综合征整体治疗的难题,在临床上取得重要突破”。

本研究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三、作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实践经方本源剂量

由于历史传承等原因,近现代医家多认为《伤寒论》方药“一两=3克”,但这一定论明显限制了医生对不同个体药物用量的发挥。“治疗疑难重症,本是中医之特色优势,而当今中医有逐渐失去阵地的忧虑。……医家对剂量的把握不够到位是当今症结。”     仝小林教授自1983年开始关注《伤寒论》药物剂量问题。1985年苏北爆发大范围流行性出血热,其应用经方本源剂量治疗高热、急性肾衰、休克等出血热重症,疗效显著。此后,对《伤寒论》剂量详实考证,并以重剂救治顽固性心衰、糖尿病重度胃瘫、重症周围神经痛等,论证和支持了经方本源剂量“一两=15.625克”。SARS期间,亲自诊治二百余例患者,对重症高热病人石膏用量达120g,疗效显著。其中,应用单纯中药治愈11例确诊SARS病人的病例,写入世界卫生组织《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试验》报告:“在一组只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早期SARS病例中,所有患者均在无需服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免疫调节药物的情况下康复出院”。

仝小林认为:对于急危重症,恢复经方本源剂量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主持的“973”项目致力探索“以药为本体的剂量阈”和“以人为本体的随证施量策略”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分课题“葛根芩连汤治疗胃肠湿热型糖尿病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大剂量(经方一两=15克)及中剂量组(经方一两=9克)降糖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经方一两=3克)。     发表相关论文15篇。著述《重剂起沉疴》,书中例举其数百则验案,日本《中医临床》进行了系列连载。同行评价“于探索剂量的艰难征程中开启中医药大剂量用药治疗疑难危重症的新篇章,实为还原经方本源剂量的承前启后之作。”

 仝小林教授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先后主持“973”、“十一五”等20 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38篇,编著医学著作8部,科普著作5部;作为大会主席主持“香山科学会议”等十余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应邀在加拿大、日本等10余国家讲学;作专题报告及讲座100余次。独立培养毕业研究生24名,申请专利28项,已授权17项,转让专利及新药处方14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含著作)4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