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沈教授于1983年获香港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颁授博士学位(生命科学),1997年再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医学博士学位。沈教授为英国(包括爱丁堡,格拉斯哥及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泰国皇家医学院、澳洲皇家内科医学院、美国肠胃病学学院、美国肠胃学会、香港内科医学院及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共九个学院的院士,并担任二十多个专业学会委员。 沈教授于1985年加入中文大学教学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担任医生,1992年出任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讲师,1998年晋升为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1999年出任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系主任,2002至04年出任医学院副院长(临床),2004年出任医学院副院长(常务) ,2008年2月出任逸夫书院院长。沈教授于2008年12月获委任为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以表彰他在预防及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方面的杰出贡献。2010年7月就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沈教授先后在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消化内镜临床诊治、肝炎、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首创了为期一周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为大幅改善消化性溃疡的预后带来深远影响;创新消化性溃疡的非外科治疗法,率先采用内窥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扭转了医学界长期依赖外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概念;对于中国人常见的胃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分子机制作出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沈教授带领十五个亚太国家的专家开展大肠癌筛查研究,拟定出清晰实用的普查指南,在亚太地区倡导大肠癌筛查;通过评价一系列与消化道肿瘤(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相关基因的作用和调控途径,发现新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研发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并积极开展消化道肿瘤的基因治疗和化学防治。近十年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如下:
1. 沈教授在国际上率先证实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从26%降至3%(Lancet 2002)。多达18%的患者在NSAIDs治疗后六个月内溃疡出血复发,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联合治疗成功将此复发率降至5%(N Engl J Med 2001)。证实COX-2抑制剂与NSAIDs加质子泵抑制剂的联合疗法(N Engl J Med 2002)和内窥镜治疗联合质子泵抑制剂(Ann Intern Med 2003)在预防溃疡出血复发中效果显著。这些成果使他获亚太地区胃肠科最高奖项Marshall及Warren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03年起带领亚太15个国家对大肠癌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早期诊断等进行系统研究,首次证实了亚太地区大肠癌发病率高速增长的现状,率先倡导并实施了大肠癌筛查工作(Lancet Oncol 2005)。主持了亚太15个国家大肠癌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率先确立结肠镜在早期发现无症状大肠癌的临床筛查价值(Gastroenterology 2003)。2007年召集举办亚太地区大肠癌筛查共识会议,主持制定大肠癌筛查指南(Gut 2008)。这些成果获授美国防癌基金会桂冠奖。
3.深入研究了消化系统肿瘤相关基因的作用和调控途径,确立了多个敏感度和特异性高的肿瘤标志物(Gut 2009等)。报道多个新的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和诊断价值(Gastroenterology 2009等)。于2005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及201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沈教授先后承担香港及国内外科研项目51个,包括香港研究资助局角逐拨款项目(Research Grants Council,RGC) 科研课题、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之控制传染病研究基金(Research Fund for the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RFCID)科研课题、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项目(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 ITF)、美国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项目、国家973项目等,科研经费达1亿港元。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已发表SCI论文680多篇,其中包括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3篇)、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0篇)、Lancet(14篇)、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3篇)、Lancet Oncology(2篇)、Gastroenterology(17篇)、Hepatology (11 篇)、Gut (18篇)、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39篇)等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主编《A Handbook of Medicine》、《Textbook of Clinical Medicine for Asia》、《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Medicine》、《Essential Internal Medicine》等专著8部。 参编《Textbook of Gastroenterology》等专著24部。目前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6项,包括:肝癌相关HBV标志物 (US7871780)、胃癌标志物-RNF180 (12/646,839)、结肠癌标志物-TBX5 (12/764,337)、大肠癌小RNA标志物 (61/357,818)、胃癌标志物-PAX5 (12/771,672)及胃癌标志物-BCL6B (009500US)。
先后获国家、国际性荣誉和奖项35项,包括:2004年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颁发银紫荊星章;2005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长江学者成就奖;2008年获美国美国肿瘤预防基金会颁发肠癌普查杰出领导人奖、同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Marshall 及Warren 讲座奖、德國胃肠病学协会內鏡奖;201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最近获得的201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沈教授目前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山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担任Gut、Endoscopy、Helicobacter等8种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牵头组织国际性会议30余次,及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内镜治疗现场演示25次。自1986年起每年牵头举办的国际内镜治疗大会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内镜会议之一,为国内外培训内镜专业人才130余人,受邀成为美英等国13个内镜协会的客座内镜专家。至今已为国内外培训消化科医生、交流学生及访问学数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