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学玲

一、  个人简历与主要工作履历

1.个人简历

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年3月至200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与绝缘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5年7月至199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3年7月至1987年6月,郑州大学电子系无线电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2.主要工作履历

2003年7月至今,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绝缘专业,2011年1月聘任教授,2011年9月聘任博士生导师。1987年7月至1999年2月,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聘任讲师。

二、  从事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的领域广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工学科,包括高电压大电流测控技术、高功率脉冲电源与电磁发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及脉冲电磁环境生物效应等研究方向。

三、  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及创新业绩长期以来,姚学玲教授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围绕过电压防护的雷电流测试与电子元器件绝缘包封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的研究思路,形成了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结合,主要技术创新点如下:

1.  过电压防护的雷电流测试关键技术及其系列测试过电压防护是电力系统、电子与通信、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等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雷电流测试设备是过电压防护的核心装备。姚学玲教授将高电压、绝缘、电磁兼容、自动控制、测量等技术相结合,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雷电流测试的学术思想,围绕雷电流测试回路的设计理论、强脉冲电磁环境的电磁兼容理论等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发明了雷电流测试的核心放电开关、控制与测量关键技术,开发了过电压防护的雷电流测试系列产品,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创新点1:系统研究了测试对象的非线性对雷电流波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波形雷电流测试回路参数的归一化设计方法,实现了雷电流测试回路参数的精确设计,解决了传统雷电流测试回路参数依赖经验设计的技术难题。同时,建立了雷电流测试系统的电磁场仿真模型,开发了专用的电磁场分布计算分析软件,得到了雷电流脉冲的电磁场分布以及雷电流脉冲电磁场对控制与测量单元、生物细胞和组织的影响规律,为雷电流测试系统的绝缘结构、电磁防护、电磁兼容以及雷电流测试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操作等的设计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技术创新点2:发明了基于高介沿面闪络的真空开关,得到了开关初始等离子体的调控与开关触发特性的内在规律,开发了工作电压10—120kV、通流容量1—100C的沿面闪络真空开关,彻底解决了放电开关高精度、宽范围可靠触发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过电压防护的雷电流测试设备的高精度与长期稳定可靠运行。技术创新点3:研究了雷电流脉冲电磁场对控制和测量单元的电磁干扰,提出了实现雷电流测试系统内部雷电流产生单元、控制和测量单元之间电磁兼容的设计思想,发明了智能光发射/光接收的控制装置以及基于双电压传感器的差动输入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彻底解决了雷电流测量精确差与高电压操作安全性差的技术难题,同时,研制开发适合于1A-300kA、不同上升沿(ns级至几百Lls)和持续时间(ns级至ms量级)的高精度脉冲电流传感器,实现了雷电流测试的稳定、可靠运行及雷电流的高精度测量。技术创新点4: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应用背景,发明了一系列专用技术,开发了系列过电压防护的雷电流测试系统,实现了批量生产,并在全国20余个省市的百余家国家检测中心、研究部门和企业广泛推广应用,并出口美国、泰国等地。

教育部专家的鉴定结论:“该项目在脉冲电流测试技术及测试设备开发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脉冲电流测试的核心器件及测试设备的性能指标均超过了国内外同类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电子元器件绝缘包封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信息产业的支柱,绝缘粉末包封设备是实现其绝缘包封的关键专用设备,绝缘粉末包封技术是一种无溶剂的环保绝缘包封新技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绝缘粉末电介质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且没有将绝缘粉末包封理论、包封工艺与包封设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一体化的研究,因此,研制的粉末包封设备对不同绝缘粉末和不同包封工艺要求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较差。为解决电子元器件绝缘粉末包封的核心技术难题,姚学玲教授利用长期从事绝缘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开展了电子元器件绝缘粉末包封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取得粉末包封设备关键技术的突破。技术创新点5:基于电子元器件绝缘粉末包封的理论研究,建立了绝缘粉末流态化和疏松度、流出特性、熔融流动特性及介电性能的测试方法;发现了适合电子元器件绝缘包封的粉末粒度分布规律,精确揭示了不同电子元器件的包封质量与粉末熔融特性间的内在关系,为电子元器件绝缘粉末包封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技术创新点6:在电子元器件绝缘粉末包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攻克了绝缘粉末包封设备的气流自动控制的流化床机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浸粉机构以及风向和风量可调的加热机构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满足不同绝

缘粉末、不同包封工艺要求的系列包封设备,并实现批量生产和工程应用。

教育部专家的鉴定结论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

四、  获奖情况

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二完成人),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一、三完成人),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第三完成人),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四完成人);同时还获得第五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第一完成人)、第十一、十二届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第四届巾帼发明家创新奖、第十九届国际发明协会妇女专项奖、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三五人才等奖励与荣誉。

五、  出版重要专著及发表重要论文情况

撰写“脉冲电流技术专著”1部(第二作者),在权威期刊IEEE Plasma Science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43篇。

六、  知识产权情况

研究过程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9项(其中第一完成人11项,第二完成人1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

七、  培养学生情况

正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指导硕士研究生17名,已毕业6名。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