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陈曦,1964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新疆大学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理学硕士,武汉大学工学博士。1993~1995年,被国务院引进智力办公室推荐为国家十位研修生之一,赴日本富士通公司深造,学习高层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2001~2002年,在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做访问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新疆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新疆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主持完成国家“973”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攻关专题、国家面上基金课题、省部级重大项目、中加CIDA课题、中日JICA课题30余项。
陈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水文学与水资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20年来,从天山南北到塔河上下,新疆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荒漠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是我国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在国际上提出了干旱区稀疏植被遥感信息定量提取方法,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作为技术总负责建成了国家重大工程我国最大内陆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提高国际遥感监测系列产品在干旱区的反演精度
陈曦研究员和他的团队针对干旱区稀疏植被针叶结构,建立几何结构模型和植被覆盖度分级模型,使得国际遥感监测系列产品在干旱区的反演精度提高30%~50%,为干旱区遥感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二、建立了海量运行化的干旱区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体系
陈曦研究员和他的团队提出了多尺度与多时相数据的无缝镶嵌、多平台数据融合方法,海量数据存储与挖掘方法,无或少控制点的图像配准技术,建立了海量运行化的干旱区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围绕干旱区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的管理和决策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了四个管理与决策应用系统,在有关部委及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建成了干旱区集生态、生产、生活用水实时监控与调度系统
陈曦研究员和他的团队集成了遥测、遥感、卫星与微波通信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干旱区生态耗水与生态用水实时监测和调度理论与方法,建成了干旱区集生态、生产、生活用水实时监控与调度系统,调度效果和节水效益非常显著。
四、建立了陆地国界管理技术体系
陈曦研究员和他的团队突破并发展了海量空间模拟模型和动态虚拟模型在笔记本电脑中快速算法的瓶颈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陆地国界管理技术体系,克服了野外运行化技术难题,主持完成了中国三分之一陆地边界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五、开拓了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方向
作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曦研究员和他的团队提出了亚洲中部干旱区特殊生态过程理论框架,开拓了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方向,Science杂志评论认为此项研究打开了碳循环新的大门,同时也为盐碱土利用开拓了新途径,可望产生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六、主要获奖情况
在陈曦向科研迈进的路上,他身后留下的是一串坚实的脚印。他主持和参与的项目多次获奖。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9年,1∶100万数字地貌图研究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塔里木河中下游绿洲农业与生态综合治理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新疆生态安全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新疆数字地貌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7年,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外,他还获得了一些其他奖项,并曾获中国科学院十杰青年(2004)、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等殊荣。
七、主要著作、论文及研究报告情况
陈曦研究员主要编写及参与编写的主要论著包括《中国干旱区自然地理》、《中国干旱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4部。在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Chinese Science Bulletin、Hydrology、Hydrological process、Journal of Arid Land、《生态学报》、《干旱区地理》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计算机软件登记10项。陈曦主持召开了四次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以及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系统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中亚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研究方面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