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濂

      高濂,1945年10月24日出生于上海,1962年进入华东化工学院第一有机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1968年毕业分配至甘肃省甘谷油墨厂工作,历任技术员,车间副主任。“文革”结束后,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章元龙研究员,进行人造金刚石生长机理的研究,1981年获硕士学位,期间在《物理学报》和《科学通报》上各发表两篇学术论文。1982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读博士研究生,师从严东生院士和郭景坤院士,进行氧化锆陶瓷相变增韧机理的研究,1986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在《中国科学》上发表。1987年至1992年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材料系和在德国马普金属所分别做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各一年,1991年至1998年间,分别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材料工程系、澳大利亚摩纳西大学材料系和大阪府产业技术研究所联合主持了四项正式国际合作项目。1999年至2000年间受日本文部省聘请任日本大阪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至2010年主持与日本索尼公司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1996年任研究员,1998年任博士生导师。1993年至1997年任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6年至2010年任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索尼联合实验室主任。目前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平野材料创新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结构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及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高濂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展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系统开展了纳米微粒及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科学与性能研究,他提出了若干通过定向聚集调控纳米晶尺寸和形貌的新机理,研究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及Adv. Mater.等期刊上。发现了纳米晶形貌、尺寸、相组成的调控规律,以应用为导向,针对高性能、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为目的合成了TiO2,ZnO和SnO2等多种纳米材料,在2006年共同创建了上硅所-索尼联合实验室。由他发明的高浓度纳米TiO2透明溶胶浆料,已被索尼公司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中试线生产,不但成本较世界顶尖产品瑞士Solaronix低约30倍,而且所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更高,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成为可能,被日本索尼公司评价为“突破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一大壁垒”(获200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他在碳纳米管纯化、分散、复合等方面发展了若干新方法,创建了用光谱技术表征碳管稳定性的原理和方法,研制出一系列性能大幅提升的碳管陶瓷复合材料(获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他开创了放电等离子技术在陶瓷烧结中的应用,实现了超快速低温烧结,使耗能、耗时的传统陶瓷烧结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提出了通过弱化基体晶粒、增强晶界而实现穿晶断裂的晶内型强韧化机理,发展了纳米多相复合技术,研制了一系列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的晶内型氧化物纳米复相陶瓷以及兼具功能性的纳米氮化物复相陶瓷。对降低陶瓷脆性、提高可靠性有重要意义(获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多年来,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0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200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2004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98篇,被SCI他引6000多篇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2项,已获授权63项。出版《纳米陶瓷》、《纳米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及应用》、《纳米粉体的分散及表面改性》和《纳米复相陶瓷》等4本专著,前三本已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本。2003年起,被美国情报研究所(ISI)列为高引用学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2004年当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2006年评为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共 58名。他目前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Journal of Ceramic Processing Research,Research Letter in Physics等国际专业期刊的编辑或副编辑,已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53次,作为大会秘书长,2002年、2007年、2008年成功组织了第七届国际泛太平洋玻璃与陶瓷大会等三次国际会议,为推动我国材料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提高我国在纳米科技和陶瓷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