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会明

      成会明,1963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工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工系,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在该所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日本工业技术院九州工业技术研究所进行联合培养,1992~1993年任职于日本长崎大学,1993年至今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作,现任常务副所长、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他还曾在美国MIT、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从事过合作研究。成会明博士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和纳米重大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在碳纳米管、石墨烯、储能材料、太阳能转换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组织并研制出块体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满足了多项国家重要工程的迫切需求。成会明博士发表期刊论文300余篇,被引用7300余次,编撰出版专著《纳米碳管-制备、结构、物性及应用》一部,应邀撰写英文专著2章,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40余次。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30余项(含欧美专利各1项)。已培养出博士30余名,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获提名奖,2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成会明博士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一)、桥口隆吉基金奖、Khwarizmi奖、Charles E. Pettinos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励。被聘为国际刊物Carbon副主编、《新型炭材料》主编、碳系列国际会议国际顾问委员、2002年和2011年度碳国际会议大会主席、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名誉教授等,是我国新型炭材料领域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一、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提出了加硫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生长法,高效制备出单壁和双壁碳纳米管及定向长绳,带动催化化学气相生长方法成为制备单壁碳纳米管的三种主要方法之一。发展了氢电弧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及定向长绳。提出了非金属催化剂制备单壁碳纳米管,被认为是碳纳米管制备领域的一大突破。提出了多步理化和电化学氧化提纯方法,直接测量出单壁碳纳米管的拉伸强度,发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正温度系数效应和储能特性。
提出了化学剥离控制石墨烯层数和尺寸的方法,发明了氢碘酸高效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采用化学气相催化生长技术制备出具有三维联通结构的石墨烯多孔材料,并提出了表征石墨烯的总色差方法和表面-干涉共增强拉曼技术,发现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场发射和储能等性能。
      二、在储能、光催化等新能源材料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提出了孔道长径比、孔道规整度和表面含氧官能团浓度等三个判据,突破了孔径决定电极材料动力学行为的传统观点。提出了电极材料的层次孔结构设计思想,采用液相无机模板法制备的层次孔炭具有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开发出碳纳米管复合锂离子电池材料,正在进行产业化。提出了异质原子组态与分布对氧化钛电子和表面结构的作用机制,发展出控制氧化钛晶体和表面结构的新制备方法,控制制备出富含不同活性面{001}、{101}和{010}的氧化钛单晶和基于Z机制的高效光解水异质结构。应邀为Adv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撰写了长篇综述论文。
       三、块体各向同性热解石墨获得重要应用
      块体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具有各向同性、耐高温、润滑、耐磨损、不透气、强度高等特点,综合性能极佳,但我国一直依赖进口。成会明博士及其团队经过七年多的公关,突破了热解沉积制备装置和工艺等关键技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块体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并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