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全

      周自全,1940年11月11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6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力学专业,同年分配到当时的兰字929部队,即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前身,直到现在,一直从事飞行试验研究工作。历任专业组长、室主任、副院长、科技委主任、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总设计师、歼十试飞总师、航空集团飞行仿真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现任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专务,飞行力学杂志社社长等职。
      飞机飞行试验是一项集科学性、工程性、风险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几十年来,在这个领域中共完成了30余项科学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4项,其中特等奖1项(歼十型飞机),排名第三;一等奖1项(BW-1变稳飞机),排名第一;二等奖2项(IFSTA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和第三代战斗机试飞技术),均排名第一。获部委级科研进步成果奖15项。
近20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奖10余项,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航空金奖、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等。此外,立部委级一等功5次。
他的主要技术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歼十试飞
      作为歼十试飞总师,从技术准备到后续试飞,近20年。通过17项技术攻关、18项专题研究、9项设施建设和3500余架次试飞,带领试飞团队攻克电传飞控、气动伺服弹性、进气道/发动机匹配、红外特性和雷达反射面积测量等30余项试飞新技术,为歼十试飞奠定了技术基础;研制新型数字式颤振激励系统、先进磁遥视三结合的机载测试和地面监控系统、雷达反射特性测量设施、综合地面飞行试验模拟器、反尾旋伞等关键试飞支持设施,有力地保证了试飞安全,提高了试飞效率。其中机载测试和地面监控能力较以往型号试飞有数量级地提高;研制和应用了一批现代试验研究机,包括雷达电子试验机、弹射救生试验机、应急动力系统试验机、超声速红外特性测量试验机和放宽静稳定性的大迎角模型验证机等,这些试验研究机有效地分担了歼十本机的试飞风险和压力;通过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培养了一批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试飞队伍,特别是试飞员队伍,他们是歼十试飞成功的根本保障。
      歼十试飞安全性好于大多数国外同类飞机的试飞。国外大多数同类飞机试飞都摔过飞机,歼十试飞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等级事故;歼十试飞效率高于大多数国外同类飞机的试飞。国外大多数同类试飞周期约8年或8年以上,歼十试飞周期为6年。
“歼十试飞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是中国试飞技术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专家评语)。
       二、空中飞行模拟技术
      空中飞行模拟器,又称变稳飞机,它可以在飞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大范围调参的电传飞控系统作用,使飞机的动态特性大范围改变。它是新机特性空中模拟、飞行品质和飞控技术研究、试飞员培训的有效平台,它的问世曾被誉为飞行力学研究的“革命”,开创了“新纪元”。这种试验研究机通常由双座舱飞机改装而成,其中之一改装为电传操纵座舱,供试验驾驶员驾驶试验操纵;另一座舱保留原飞机操纵,作为安全驾驶员操纵座舱。因此它既可以试验最先进的概念、技术和特性,又能保证试飞安全。
      作为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带领研究团队先后研制和应用了两代变稳飞机。第一架为BW-1纵向单自由度的变稳飞机,它所采用的数字式、全权限、可大范围调参的变稳控制系统和电液伺服人感系统、数字式目标跟踪显示系统、测控保安系统以及遥控监测系统等5项技术,均属国内首创;第二架为IFSTA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它是一架三自由度的试验研究机,它所采用的全时、全权、具有响应反馈和模型跟随功能的变稳系统以及变稳能力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同类飞机的先进水平。这两架试验研究机为我国型号飞机空中飞行模拟、预研和技术攻关以及试飞员培训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现在,IFSTA还承担着繁忙的技术研究和试飞员培训任务。
       三、地面飞行模拟技术
      作为专业组长、研究室主任和重点实验室主任,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带领团队研制和应用了一系列的地面飞行模拟器,包括SB-6、SB-100、SB-300和FS-10等飞行模拟器,创造过多项全国“第一”。例如:第一个仪表座舱飞行模拟器、第一个飞控“铁鸟台”、第一个大屏幕(具有点光源视景和目标模拟)的空战模拟器、第一个电液伺服人感系统和操纵面负载模拟系统、第一个计算机成像(CGI)模拟器等等。第一次作为主管所完成的强-5操纵特性模拟研究是全国第一个型号飞机飞行模拟试验。近几年来利用先进的FS-10飞行模拟器进行的大迎角试飞研究,将地面飞行模拟和空中试飞有机结合,将地面模拟与试飞遥测监控有机结合,开创了虚拟试飞与真实试飞相结合的应用前景。
      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编写了大量的科技报告、论文和专著,包括编写重大项目的总体方案报告、总体设计定型试飞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等10余部;发行专著5部,分别为“现代飞行模拟技术”、“空中飞行模拟器”、“现代导航、制导和测控技术”、“歼十飞机”、“飞行试验工程”,前三部为合著,分别为第一、第三和第二作者,后两部为独著。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何梁何利基金
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