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永坚,1961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航天工程系,先后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军事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2001年,在空军第二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2001年至2007年任空军司令部某部副部长。现任空军雷达与电子对抗研究所所长, 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军用雷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总装备部电子对抗技术专业组成员,电子对抗学会专业委员,《雷达与电子战》主编。 刘永坚长期从事军事装备科研工作,先后承担过二十多项科研课题,在电子对抗装备论证、研制和试验试飞等方面做了多项开创性工作,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架专用战略XXXX侦察飞机、第一套机载XXXX通信侦察系统、第一个XXX综合训练试验场的论证,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架具有XXXXXX能力的电子对抗直升机、第一架专用XXXX试验机的研制,以及空军航空XXXX侦察装备体系的建设,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军电子对抗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国家战略安全空间拓展需要,解决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大区域快速机动XXXX侦察和监视的重大现实问题,刘永坚作为项目总师,历经20余年,主持开展了空军航空XXXX侦察装备体系建设,首次提出并创建了集情报获取、分析处理、指挥控制、传递分发和应用管理于一体的装备体系结构,以及由通用技术、航空侦察装备等五大类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编制制订了12项国军标和2项行业标准;突破了侦察测向、定位、数据融合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空军该类装备从无到有的突破和成体系发展建设,具备了宽频段、全方位、大纵深的侦察能力和高效灵活的指挥控制能力,侦察瞬时覆盖地域扩展至地面侦察的X倍以上。专家鉴定认为:“在航空电子对抗侦察领域有重大创新,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有力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该成果“空军航空XXXX侦察装备体系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项目总师,刘永坚主持研制的某型电子对抗直升机,是我国第一架具有XXXXXX能力的电子对抗直升机(飞机),是当时我国XXXX频段最宽、功率最大,灵敏度最高、信号处理能力最强的航空电子对抗装备。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曲面共形天线技术和复合材料机体镀层工艺,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解决了大型低频宽频段天线在中小型直升机上安装的重大技术难题;在机体小且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差,既有宽频段大功率的多个干扰源,又有宽频段高灵敏度的多个接收机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全机电磁兼容性难题;合理地解决了气动、结构、强度、振动、供电、重量重心控制、全机电磁兼容和人机工程等方面不同要求的矛盾。该型直升机的研制成功,对于促进我军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训练、提高我军作战能力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型直升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重大创新性,综合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装备论证方面,主持完成论证的某型侦察飞机,是我国某领域首型专用战略侦察飞机,论证起点高,技术领域宽、技术风险高、难度大。刘永坚带领课题组开展的侦察飞机战术应用、总体布局、侦察定位精度、全机电磁兼容等多项专题研究具有重大创新,“该项目的论证和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专用XXXX侦察飞机的空白,解决了我军装备建设的急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战略意义。”主持完成论证的空军某综合试验训练场,是我军首个该领域的综合试验训练场,论证提出的试训一体、空地一体的建设思路和原则,科学合理的总体技术方案和功能性能指标体系,为该综合试验训练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为全军该领域的综合试验训练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主持完成的“十五”、“十一五” 空军某专业领域装备发展规划,以及多项重大型号装备论证,为空军武器装备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试验试飞方面,刘永坚主持完成的“十号工程”某系统试飞工程,涉及众多专业技术领域,是一项试验试飞方法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大型综合性系统工程。在7年多时间内,先后完成了22类试飞科目的试验试飞、测量记录、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判等方法的研究;完成了5套空中和地面引导、测量、记录等设备的研制以及多型现役雷达的改进;完成了近百架次的试验试飞;完成了8万多个试飞数据的分析处理。该项目“在试验试飞方法、试飞工程技术等方面有重大创新,总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全面、客观、准确地试验试飞考核航空XXXX系统开创了一条新路子,对我国航空XXXX装备的研制、改进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自1995年以来,刘永坚还主持完成了某两型侦察飞机等五项重大型号装备设计定型试验试飞,在上述多型重大型号装备的试验试飞方法、试飞工程技术和检验评定等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为试验试飞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永坚为人正直,工作严谨,作风务实。在电子对抗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专利16项;出版专业著作3部、专业译著2部。200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因科研成绩突出,先后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