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梁何利基金2007年度颁奖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
来源:何梁何利基金会 时间:2007-10-31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何梁何利基金成立第13年,也是基金伴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取得新的成绩的一年。今天,我们在全国人民欢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时刻,在庄严秀丽的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2007年度颁奖大会,即基金第14届颁奖典礼,向65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的殊荣。这里,我谨代表基金同仁,对陈至立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路甬祥副委员长、全国政协李贵鲜副主席以及中央各部门领导同志莅临大会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内地和香港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嘉宾出席这次盛典,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代表信托委员会和评选委员会,做工作报告。
一、关于2007年基金信托会议的重要决定
依据香港普通法,信托委员会是何梁何利基金的最高决策机构。今年5月15日信托委员会全体会议在香港中银大厦举行。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题,对基金评选工作和改革发展做出重要决定。
今年信托委员会审议并接受基金投资委员会截止2006年12月31日和2007年3月31日的投资情况报告。2006年基金在香港市场投资表现出色,投资回报率达到17%的绩优水平,较2005年投资回报率4.6%,有大幅增长。2007年继续维持良好水平。截止信托委员会会议前,基金市值已上升到港币5.87亿元。信托委员会决定,今年用于发放奖金的预算总金额为1400万元。今年10月信托委员会根据评选结果出现的三大奖项优秀人才突出的实际情况,又决定增拨奖金60万港元。这是基金成立以来奖金总额最高的一年,也是基金评选工作喜庆丰收的一年。香港回归十年,经济发展持续呈现利好的态势。我们对基金未来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信托委员会会议的另一项主要内容,是审议并批准评选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2006年基金评选工作的重要改革,审议并通过何梁何利基金评选章程(修订案)。评选章程是基金评选工作的基本准则,依据信托契约,于1994年3月30日基金成立时制定,1998年5月11日修订后执行至今。这次修改章程的指导思想:一是根据2005年10月香港高等法院批准生效的《补充契约条款》,对章程有关条款做相应修改,使之与基金《信托契约》保持一致。二是把改革评选工作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章程,使之条文化、规范化、制度化。这是基金评选工作的一件大事。
二、关于评选章程修订的主要内容
今年信托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何梁何利基金评选章程修改草案”和“2007年度评选工作改革方案”。一是为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章程在原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基础上,增设“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明确“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授予对象,是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而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着名品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分设“青年创新奖”、“产业创新奖”和“区域创新奖”。
二是“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是基金的大奖,分量重、权威性高、激励力度和社会影响大。原章程规定“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卓着,历史上取得国际高水平学术成就者”,在政策导向上,侧重奖励毕生为科技进步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学家。这是必要的,修改后的章程保留了这一条,但同时拓展了“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奖励范围:明确规定下列两类杰出科技工作者同样授予“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一是在科学技术前沿,做出重大科技突破,攀登当今科技高峰,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二是推进技术创新,建立强大自主知识产权和着名品牌,实现我国民族产业居于当今世界前列者。评选章程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对象的拓展,丝毫不是降低了标准,而是使得基金的科技大奖进一步向国际规范靠拢,为在研究开发第一线的杰出的拔尖人才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从而更加贴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
三是修改后的章程在奖项结构和比例上,“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每年最多可产生5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总数不超过65名。评选委员会在初评结束后,成立预审小组,征求和协调“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人选的推荐意见,必要时对有关候选人进行考察和听证,以保障评选结果的科学、公正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此外,修改后的章程旗帜鲜明地要求基金评选委员会委员、专业评委必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未雨绸缪,严肃杜绝和防范各种不端行为的发生。
三、关于2007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评选工作
2007年,评选委员会向国内外提名人共发出提名推荐书2308份。在规定的期限内收到推荐材料435份,有效被提名人328人,其中,“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37人,“科学与与技术创新奖”91人,都超过去年水平。“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被提名人数增幅更大一些。
今年何梁何利基金专业评审会议,于7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铁道大厦宾馆举行。114位专业评委按历年惯例,分9个学科专业评审组进行“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初评,评审结果,产生“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候选人80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评审组,25位评委,分6个专业小组进行初选,大组进行综合评议,最终无记名投票产生“科学与技术创新”候选人34名。根据信托委员会会议精神和新的评选章程的规定,由段瑞春秘书长牵头、相关评选委员组成的预审小组,在征求各专业评审组负责人和评选委员会委员意见的基础上,产生了两名成就奖候选人选,并对其业绩、成果、效益、科研诚信、同行评价等进行调研和听证,形成预审报告,供评选委员会会议评审时参考。
9月13日至14日,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终评会议。评选委员会全体委员认真学习新的评选章程,充分讨论、逐一评议,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产生何梁何利基金2007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人2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人42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21名。
在今年评选过程中,大家感到,被提名人和候选人的整体水平比往年明显提高。在某些领域、行业和地区,人才济济,实难取舍,因名额所限,有的优秀人才,未能入选,令人惋惜,好在今后还有机会。
今年获奖科学家可谓群星璀璨,亮点闪耀。
首先,两位在科研、设计和勘探第一线出类拔萃、贡献卓着的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得主。一位是50年如一日,瞄准科研设计前沿,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完成多项艰巨复杂的重大工程建设,改写该领域多项国际领先纪录的资深工程设计大师;另一位是深入祖国沙漠荒原科学探索十六年,在取得我国特殊地层资源分布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突破50多年来前人思维定式,以理论创新指导勘探实践,发现我国西部丰富油气资源储量,创造效益达数亿元之巨的青年科学家。两位基金科技大奖获得者的突出贡献和感人业绩获得评选委员会高度评价。基金信托委员会和捐款人代表都非常高兴,从他们身上看到祖国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其次,“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科学家学科、领域覆盖面广,总体水平比去年又有提高。无论是在 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还是机械电力、电子信息、农学、医学、软件等广泛的科学与技术领域,都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例如,在机电信息领域,有的获奖人为我国无线传输技术标准TD-SCDMA做出突出贡献;有的为国家网络与信息内容安全基础设施发挥了开拓和奠基作用;有的为我国歼10、歼11等第三代主战机型发动机的自主开发者,有的是我国大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是我国低温运载火箭技术的主要开拓者。根据评选委员会的初步评价,今年“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人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71.4%,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占54.8%,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科研成果进入世界前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的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85.7%,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占61.9%,约有五分之四以上创新成果居于世界前列。此外,获奖人创建的自主知识产权业绩喜人。“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2位获奖人,获得专利297项,其中发明专利156项,占52.5%,“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21位获奖人,获得专利278项,平均每人13.2项,比去年有所提高。且60%以上是发明专利。这说明我国科技界原始创新能力正在迅速提高。有些创新成果已经打响民族品牌,建立起具有良好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影响力。
第三,获奖科学家的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获奖人的平均年龄继续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基金前12届评选产生的623位获奖人的平均年龄为68.8岁,去年降到61.4岁,今年获奖人平均年龄降到54.9岁。中青年科学家获奖比例大幅度提升。其中,“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得主中,40至50岁的科学家有10人,占23.8%。“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得主中,40至50岁科学家有16人,占76.2%。多年来获奖科学家年龄居高不下的局面基本得到扭转。另外,获奖人中,非两院院士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基金前12届的获奖人中,两院院士占75%;非两院院士的比例仅为25%.去年非两院院士获奖人共29位,占获奖人总数49.2%。今年非两院院士获奖人共43位,占获奖人总数66.2%。这充分说明我国科技事业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兴旺发达气象。
第四,今年获奖科学家中,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占有相当比例。在“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中,具有博士学位14人,占总数三分之二,其中,留学回国和本国培养的,各占一半。二是少数民族获奖科学家人数增多,业绩突出。特别是藏族、维吾尔族和土家族科学家首次获奖,实现了该地区、该民族、该行业何梁何利奖零的突破。三是根据信托委员会决定,从今年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授予的对象,扩大到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今年已有一位香港特区优秀科学家成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人,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港澳特区科学家进入获奖人的行列。
四、关于何梁何利基金今后的工作
十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影响最深刻的社会力量科技大奖。历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颁奖典礼,语重心长,对何梁何利基金给予亲切关怀和热忱勉励,赋予时代重托。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也对何梁何利奖寄予莫大期待。基金同仁将铭记在心,深感责任重大。将化压力为动力,再接再厉、承前启后、志存高远,继往开来。
今后,基金评选工作将严格执行章程规定,进一步完善“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评价标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工作。评选委员会将努力办好改版后的基金网页,建立面向全国科技界、面向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联系窗口和交流平台;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办好每年的学术报告会,请获奖科学家和评选委员会委员做专题报告,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明年是何梁何利基金第十五届奖励,2009年基金将迎来成立15年纪念日,评选委员会将出版基金文集、画册,并计划在内地和香港举办获奖科学家成就展等纪念活动。希望得到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基金同仁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办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大奖,使之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杠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各位!